ZKX's LAB

威县师范:1987年暑假后,我们搬到了新学校

2020-11-07新闻26

原标题:威县师范:1987年暑假后,我们搬到了新学校

原题:威县师范忆旧系列:新学校印象----谨以此文纪念威县师范建校70周年

作者:秦庆杰

1987年暑假前夕,在一次全校师生大会上,薛鸿群校长掷地有声地宣布:暑假开学后,86级学生到县城新学校报到,此时整个大礼堂掌声雷动,经久不息,那掌声既包含着我们对新校园的向往,又彰显了我们86级学生的无比自豪感,而留在赵庄,只有一年毕业的三年级学生,眼里却流露出对我们深深的妒忌。

放假前的一个周日,我和几位同学来到县城西关的新学校建设工地,两座宿舍楼已经建好,教学楼刚刚封顶,正在内外装修,这样的进度,开学后我们能入住吗?

听说新学校已经足足盖了四五年了,前几届学生最遗憾的就是每年春天都要去新学校植树,直到毕业却也住不上新的宿舍楼。听说他们每每星期天就三五成群的到学校建设工地探访,在刚刚盖好的宿舍楼楼梯上跑上跑下,但毕业时间一天天逼近,学校搬迁却遥遥遥无期。幸运的我们是唯一经历学校搬迁的一届学生。暑假里,我们一年级各班都有数十名学生,没有过完暑假就亲身参与了搬迁,利用暑假时间帮助学校搬家。

开学后,我们来到新学校,一进校门,就感受到新学校的恢弘气势,学校占地248亩,宽阔的校园里为数不多的建筑,显得有些空旷,当时学校只建成了一座教学楼,和教学楼连体的实验楼,两座学生宿舍楼和一座教工宿舍楼,还有几排教师家属院,学生食堂也是刚刚建成,仅仅能维持几百名学生的生活需要,而且没有学生餐厅,仅有十几个打饭窗口。偌大的学校就是一座建筑工地,由于学校还在建设期,地面坑洼不平,随处可见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这里也就是刚刚具备生活和学习的基本条件,还得边利用边施工,我们这一届学生就是拓荒者,奠基人了。

开学后一周,艰苦的生活条件也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宿舍楼的水房没有开放,整个年级360多人,就是靠宿舍楼后面一个水龙头取水,早上洗漱饭后刷碗成了问题,因为抢水发生过几次斗殴。于是郭存生校长每到饭点就准时到水龙头前值守,防止发生抢水事件,导致群架发生。有时他会亲自拧动水龙头,每人一碗,排队等候,这可能成了全国唯一的校长分洗碗水的事件了,要是放到现在必成网络新闻,全国闻名。记得一次下雨,我们干脆用坑里的雨水洗碗。如厕也成了问题,由于教学楼,宿舍楼没水,导致厕所无法使用,好几百人仅靠男女两座宿舍楼之间的一座厕所,所以早上排队如厕也成了新学校的一大景观。于是留在赵庄老校区的三年级学生每到星期天就来新学校,一是来笑看我们艰苦的生活,二是炫耀他们留在老校区惬意,以此显示一下他们留在赵庄的优越感。曾经有一个故事在当时学生中流传,负责赵庄学区的杜万成校长在一次学生大会上,为了稳定赵庄学生的情绪,列举新学校生活艰难的状况时说:厕所不能用,吃饭成问题,于是有些学生就把这句话理解成了前因后果的关系,成了当时流传广泛的一句笑谈。

两周后随着87级700多名新生入学,生活条件渐渐改善了不少,首先在打饭口西边安装一排水龙头,洗漱刷碗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其次是宿舍里的水房有时也有水了,虽然断断续续,总算把用水的问题解决了,但楼上厕所仍然不能使用。

这时候,我们开始星期天的建校劳动了。我整个二年级记忆便是干活,每到星期六,我们便开始组织劳动,平整院落,搬运垃圾,植树种草……,总之有干不完的活。正所谓前人植树,后人乘凉。经过我们两届学生一年的艰苦创业,学校渐渐有了学校的样子,生活学习也逐渐步入正轨。

不知为什么,三年的威师学习生活,我的记忆总是停留在赵庄的一年,也许那一年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新鲜感,还有那初入威师的快乐和幸福。直到现在,新学校的印象也只是断断续续,总也串不成连贯的片段。

三年的青春与梦想,三年的快乐与充实,三年的相聚与别离,零零碎碎的记忆串成文字,总感到心中块垒不吐不快,但要当真写下来时,又觉得无从下笔,因为经历三十多年的收藏和沉积,有些记忆仅仅成为一个瞬间或一副画面,需要重新组合、缝补、串联……

(秦庆杰老师授权发布)

作者:秦庆杰,生于1969年7月5日,河北省南宫市段芦头镇秦庄村,1986年9月入河北威县师范学校160班学习,在校加入学校蓓蕾文学社,后担任社长。1989年7月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先后在南宫市段芦头镇中、段芦头中学担任班主任及中学语文教师二十二年,2011年5月开始先后在南宫市纪委、南宫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南宫市行政审批局工作,现任南宫市行政审批局审批股长。

#新学校#学生#威县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