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将写作坚持下去(随笔)

2020-11-07新闻7

最近一段时间,我感到写作越来越吃力了。持续的日更,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我努力让文章保持一种风格,但我发现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

我的意思,平时我的文章多以写小小说为主,那么每天日更就尽力去写故事文或散文,而力避写一些生活琐事,写流水账式的日记,这也是平台对所谓“简书创作者”的一种要求。尽管我自认为还有些生活的阅历,可是每天讲一个好的故事,这对我来说还是挺难的。

为了养家糊口,努力工作自然是头等大事。每天的工作按部就班,紧张而忙碌,它维系了我生活的基本开销,让我少了些后顾之忧。我从来没有期冀靠写作挣钱,即使绞尽脑汁写出一篇文章来,挣得的稿费也不及我轻轻松松打一天短工赚的工钱。当然你可以说两者没有可比性,写作更多的是象征性的精神层面的价值,可是投入与付出不成比例,也的确是一件让人无奈的事情。

为了因应日更,我白天工作时,大脑中会尽力构思一些与写作有关的问题,可还是很乱,理不清什么头绪。我过去写了许多故事,大多描述的是身边的一些真实的人和事,杜撰的成分并不多。我觉得只有写一些真实的东西,写起来才并不费事。下笔千言,洋洋洒洒,胸中有丘壑,在这种状态下,人会感觉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历史总会有些惊人的相似,许多写作者也都有相似的经历。据说张爱玲的写作,有许多故事也都是生活中的经历。三毛也喜欢写一些生活中的真实。高尔基说,每一个逝去的老者都是一座博物馆。言下之意,老人的阅历丰富,蕴含着丰富的写作素材。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大概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广博而沸腾的生活中从来不缺乏写作的素材,我所缺乏的恰是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为什么我感到一段时间写作难以为继呢?我想这还是缺乏发现,缺乏思考的原因。

整天为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而奔波,我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天没有沉下心来,好好地去读一本书了。如果一个人不努力充电,不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很难想象,他会持续不断地写出好的作品来。

想象是文学的翅膀,如果只是如实的记录生活里的一些事件,就事论事,缺乏艺术的加工与升华,这样写出来的东西算不得好文章。从这个意义上讲,写作是需要天赋的,需要一个人脑洞大开。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你写出的东西不免枯燥,语言干巴巴的,情节简单而粗糙,对读者自然缺乏吸引力。

写作是一件艰苦的事情,从来不可能一蹴而就,持之以恒的坚持是很重要的。正如路遥所说,对待写作,我们需要初恋般的情怀和宗教般的意志。只有热爱,你才有可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然而对于一名普通人来说,要做到这些谈何容易!

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小事经常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三朋四友来邀我们去打牌了,那一天实在感觉有些累了,看一场电影,玩一款游戏兴趣正浓,那么就把写作放一放吧。在这种心理暗示下,人难免懈怠,缺乏持之以恒的动力。由此可见,惰性是写作的大敌。

不是说人不需要娱乐,但凡事必须有度,如果过分地沉迷于娱乐游戏之中,耽搁了写作,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我最近日更有一个不好的毛病,每天为写什么内容而百般纠结,往往枯坐了多时,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我有时也埋怨自己,为什么老要那么较真儿,一味死心眼地去写什么故事文呢?写写流水账不也挺好的吗?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在零点来临前的最后半个小时,我知道再不写出文章,今天的日更可能就要泡汤了。那一刻灵光乍现,又想到了身边的一件事,一时文思泉涌,仓促成文。在新的一天来临的最后一刻,赶紧将文章发表,虽然没有写完,但好歹也有几百字。总算没有耽搁日更,后面只得熬夜续战。我不知道其他的日更文友有没有过这样辛酸的经历,靠着这样的坚持,我的日更竟然维持了420多天。

昨天看了一位简友的文章,谈到他自己经常在私密文章里保存四五篇文章的储量,每天一有灵感,就把一些点滴记下来,成为一篇文章写作的素材。有了文章的储量,“家里有粮,心中不慌”,这样日更就变得容易多了。这种方法值得借鉴与学习。也有许多文友每天都是在零点过后,第一时间就写出了新文章,这种对待日更的态度令人钦佩。我想如果自己每天提前多写一篇文章,或许也就没有这些烦恼了吧。

今天收到一个好消息,我的一篇文章在我们当地的一家纸媒上发表了,虽然只是县级的刊物,但对正在写作路上艰难跋涉的我来说,也是一个莫大的鼓励与鞭策。我深信,今天迈出一小步,将来总会前进一大步,付出终有回报。不管怎样,我终会努力将写作坚持下去。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