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公交车环保和方便群众,还成为龙城一道靓丽的风景。
创建“公交都市”的六年来,一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关键词的深刻变革,让柳州的公共交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今年9月2日,柳州市荣获“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这张含金量很高的“国字号”招牌,让“公交都市”成为柳州的新名片。
回望过去六年的创建之路,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柳州交通人乘风破浪,坚持以创新理念指引创新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建设“公交都市”给柳州带来了哪些变化?又为柳州人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从今天起,本报将推出“打造交通品牌 共享美好生活——柳州公交都市模式见成效”系列文章,带领读者一同感受柳版“公交都市”,敬请关注!
从传统的燃油公交车到如今随处可见的新能源公交车,从单一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到如今的常规公交、快速公交(BRT)、特色公交、水上公交以及公共自行车等公共交通百花齐放,近年来柳州人的出行可谓是愈发便利、智能、绿色、个性化,出行体验感也越来越好。
其实在2013年之前,对于柳州交通人而言,这样的和谐画面还只是可望不可即的美好蓝图。
众所周知,柳州是一座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西部地区三线城市,城市公交整体发展基础相对薄弱。那时候,柳州的公共交通设施建设落后,没有综合换乘枢纽,大多数公交场站都是租赁的临时场站。公交车辆均为燃油汽车,没有空调,车龄普遍较高。场站调度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公交线路主要覆盖老城区,市区内无公交专用道,港湾式公交站点设置率仅30.2%。用一句话来总结当时的情况就是:公交能坐,但出行体验感并不好。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韦宁说,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公共交通作为群众普遍选择的出行方式,属于重要的民生服务行业,如这一领域的建设再不加速,又如何谈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013年11月,正当我市准备克服重重困难,将公共交通建设推向新高地之时,一个重大利好消息的到来,更鼓舞了柳州交通人的奋发前进——柳州成功获批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工程第二批创建城市。
“‘公交都市’已逐渐成为各大都市应对小汽车高速增长和交通拥堵等问题的交通战略,其通常具有紧凑的城市空间布局、多元化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和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共交通优先政策,能高效、综合管理城市的交通格局。”韦宁介绍,柳州抓住创建“公交都市”这一机遇,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有力指导和支持下,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创建工程,坚持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认真落实政府主导责任,主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形成“多部门合力协作、政企两层联动、交通统筹推进”的创建格局。
与此同时,建立起一系列高效的运行机制,如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发改、财政、公安、规划、交通等36个相关单位组成的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领导小组,在全力推进“公交都市”创建期间发挥了积极作用。
创建期内,全市共召开14次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公交场站建设用地、公交智能电子站牌开工建设、新能源车购买资金、开通水上公交等各种问题,全力推进公交都市建设。
考虑到我市的公交运营模式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行业监管”,为有效确保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公益性及可持续发展,2014年至2016年,我市实施《柳州市公交客运服务成本规制方案(试行)》,对公交企业持续进行补贴。在实行定额补助的时期内,市政府每年还在新增公交线路、提升公交服务、开展优惠乘车活动、购置新能源公交车等方面给予公交运营企业额外的财政补贴。通过采用“定额补+支持补”的形式,有效调动了公交企业的积极性,也为我市公交事业良性循环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今年9月2日,历时6年举力创建之后,柳州成功获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为我市稳步开启交通强国建设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让幸福出行真正成为龙城百姓的日常。
(来源:柳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