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湖北黄梅花山村“绣”出生活新希望

2020-11-06新闻11

黄梅融媒体 王政 吴句兵《中国纪录》新媒体记者 於境源 徐继良 吴群新 发自湖北黄梅

10月29日上午9点。秋阳高照,花山村巾帼“微工坊”窗明几净。

39岁的绣娘洪迎春,先将两岁的小女儿安顿在自己旁边坐下,然后拿出勾针和绣线,在夹好的团扇绣绷上穿针、勾挑,不一会儿,一朵栩栩如生、寓意着吉祥如意的金莲花就跃然眼前。

洪迎春是黄梅县五祖镇花山村人,公公残疾、婆婆多病,三个孩子两个上学,因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她只能在家,全家靠丈夫一人在外打工挣钱,生计窘迫,“最难时,我只好一个人躲在屋里哭。”

2014年,她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政府给了许多扶持,公公享有残疾人补助每月100元,两老医疗费可报销90%,去年光伏发电分红10000多元,孩子上学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还有省妇联等部门经常慰问,家庭负担减轻了不少。”

虽然2016年脱贫,但一大家子生活,日子过得还是紧巴巴的。洪迎春很想出来做点事,“但哪里有适合带着娃干的工作?”

今年9月份,洪迎春有幸结识了她的师傅、巾帼“微工坊”坊主洪利。

洪利来自于该县蔡山镇,当地素有挑花风俗,她耳濡目染,喜爱非常,大学毕业后专门赴上海,学习了3年的法式刺绣。她将法绣与挑花技艺融为一体,产品色彩丰富、立体饱满,深受人们喜爱。

学业有成,洪利一直打算创业,希望更多妇女学习刺绣挑花手艺。机缘巧合,今年因疫情滞留在家的她,在省妇联驻村工作队、县妇联、县大学生联合会等部门单位支持下,创办了湖北梅开二度文化有限公司,打造黄梅挑花+巾帼“微工坊”项目。

花山村拿出村妇女儿童中心三楼作为巾帼“微工坊”工作间,“微工坊”主要面向贫困、留守妇女,帮她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

工作间内,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洪迎春宁静而安详的脸颊上,只见她捏着钩针小心翼翼地在直径不到40厘米、薄如纸张的团绷上,将绣线对着图案一针一针地勾上来。“团绷太薄,必须做到非常精细。”洪迎春说,万一操作失误,整个产品可能就坏了。

“我跟着洪老师学习,从最简单的叶子、花入手,慢慢过渡到复杂点的内容。”洪迎春看着自己绣的团扇自信地说,“我相信通过一段时间锻炼,自己也能够做出层次更高的定制产品。”

别看洪迎春现在自信多了,然而,在当初针对贫困妇女和留守妇女的花山村巾帼“微工坊”项目招聘会上,却没有她的身影。

省妇联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到她家好几趟,洪迎春才敞开心扉:早就听说村里开了家刺绣坊,但怕带着伢没有时间做事,自己学不好做不来丢脸,再说做好的东西能不能卖的出去?

巾帼“微工坊”实行计件工资,工作时间灵活;经过培训,一般妇女都能掌握基本手艺;普通绣娘每月能增收2000元左右……他们的解释犹如和煦的春风,让洪迎春大胆地走进“微工坊”。

如今,洪迎春刺绣的手艺越来越熟练,只要有空,她就会来“微工坊”同姐妹们一起飞针走线。

“微工坊”,不仅仅让洪迎春学习到一门手艺,增加一份收入。“我从绣的各种图案中认识到了很多新东西,而且我们绣都是喜庆、吉祥的图案,绣着绣着,心情也愉快了,信心也越来越足了。只要有可能,我会在刺绣挑花这项工作中坚持下去。”

黄梅挑花,是黄梅县传统民间艺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脱贫攻坚中,县扶贫办、妇联、人社等部门组织,免费为贫困群众举办黄梅挑花等各类培训,让其掌握一到两门脱贫致富技能。

临近中午,一幅佛手莲花的图案悄然浮现,一把精美的团扇即将出炉,洪迎春把女儿抱在自己的腿上轻柔地对她说:“将来我们也给家里绣一幅漂亮的图画挂在墙上好不好?”

“好!”一个稚嫩的声音回答道。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