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每年阳历的11月7日或8日,太阳行至黄经225度,便是立冬的时候了。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者,终也,万物收藏也,动物藏身规避寒冷,经过秋收的人们也已将收获收藏入库了。
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要讲究“养藏之道”,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阶段,为明年开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础,故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一说。
但有人一补就上火,爆痘,长口腔溃疡,牙龈肿痛、便秘;有人一补就拉肚子;有人一补连觉都睡不着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应该怎么办?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镇华教授进行了详细介绍。
为何有人越补越差劲?
堵
很多人体质是偏瘀堵,各种痰湿、寒湿、瘀血、气滞把身体的气机、营养的输送通道堵住了。
就像路面堵车,如果不疏通,吃再多滋补的东西,都让瘀堵的地方更堵,最终郁结、化热,结果就是出现“上火”。
满
现代人在绝大多数的时候,脾胃都超额运作,人们很少腾空自己的胃,上顿还没有消化,下一顿又来了。
如果进补前,没有先把脾胃腾出空间,脾胃动能跟不上食物营养的节奏,不仅不能补虚,还会伤脾胃。
到底应该怎么补?
朱镇华教授介绍:选择秋冬进补,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体质,针对体质进补,才能补到点子上。例如同样是吃阿胶,脾胃不好的人要慎吃,而有的人会觉得偏热,有的人却觉得偏凉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体虚者,进补要兼顾气血阴阳,一味偏补则反而引发疾病;对于身体虚弱,脾胃消化不良者,首先要恢复脾胃的功能。进补不要过于滋腻厚味,应以易于消化为准则。
进补前这么做可以事半功倍
在进补前,先好好观察自身的体质,针对不同原因形成的瘀堵,选择不同的方法,把身体各种积食、痰湿、瘀堵都给清一清,为秋冬进补腾出空间,去接收能量。
气滞者的疏肝汤:麦芽陈皮水
很多时候觉得不舒心,觉得胸口堵堵的,这就是肝郁气滞的一种表现。气机在身体里不正常流转,用了补气的药后,气都会郁结在上焦,这时候就容易胸闷;
又因为气有余为火,越是补气,上焦上火就越严重。这个时候需要调畅气机,试试麦芽陈皮水。
麦芽得生升之气,与肝气同气相求,可以达肝而制化脾土。就是在疏肝理气的同时,还能补养脾胃。而陈皮可补、可泻、可升、可降,可行脾胃之气,从而理气调中。
两者合用,可以很好地调畅周身的气机,可用于气滞引起的脾胃不和,消化不适,胁下作疼。
麦芽陈皮水
做法:生麦芽15克,陈皮10克,生姜3片,加水煮15分钟,当作茶水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生麦芽有回乳的功效,哺乳期不建议喝。
清通身体的痰湿、湿热:沆瀣浆
沆瀣浆,其实是出自《山家清供》里记载的一种清凉饮料:“用甘蔗、萝菔各切方块以水烂煮而已。" 其实就是用白萝卜和甘蔗煮汁。
白萝卜能醒脾气、化痰涎、利五脏、下气消食、除疾润肺,是真正能够清身体的食材。不管是进补太过,还是说体内痰湿、湿热重,它都能打通三焦,还身体一个清净。
甘蔗上能清肺热,下能清肠道,利二便,化痰湿,入中焦能补脾气。痰湿、湿热者常喝一杯,不仅能化一化身体里的老痰湿,还能生津液。
沆瀣浆
做法:取甘蔗200克,去皮切成小块;鲜白萝卜150克,切成小块;一同入锅,加水适量,熬煮30~40分钟即可饮用。
血瘀不通:山楂红糖饮
山楂是秋冬季节的果实,《食鉴本草》里讲到:“(山楂)化血块,气块,活块”,可以健脾行气,活血化瘀,它就像血液里的清洁工,能够把血液里的垃圾清理干净。
红糖的甘甜能中和山楂的酸,而山楂的行气活血,能让红糖所补的气血有力运行。舌苔暗紫、有斑点瘀点的人,都可以试着喝一段时间。
秋冬想要补血的话,可以常用山楂、红糖煲水喝,把身体里的瘀血先化开,再来补血。
山楂红糖饮
做法:取新鲜山楂或者干山楂5颗,去核;红枣10枚,去核;红糖适量。将山楂浸泡半小时,再把红枣一起放入锅里,加适量的水,熬煮30分钟,加入适量红糖调味即可。
吃多了的积食:焦三仙
一不小心吃多了,就会觉得胃不舒服,东西都堆积在肚子里了,拉又拉不出,打嗝都是酸臭味。如果这时候还进补,那根本运化不动,生成垃圾、郁火。
这种情况,就可以赶紧用焦三仙来化解积滞。它是由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3味药材组合而成的,山楂主要用于消肉食;
麦芽主要用来消馒头、面条等淀粉类主食引起的积食;焦神曲主要用来消谷物造成的积食。
焦三仙
做法:取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10g(小孩减半),用适量水浸泡20分钟,再煮15分钟,饮用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焦三仙一般连续喝不超过3天,只要觉得舒坦了,就可以停了。
朱镇华教授提醒:中医讲“渐积形成、渐消缓散”,瘀堵是一点点积累形成的,也不要指望一下子就能消除,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耐心慢慢化解。
进补要以“养护脾胃”为基础,不乱进补,不贪凉,不暴饮暴食,让脾胃有一个恢复的空间,不再给它添堵。
进补的过程,不要操之过急,先减量浅尝,观察自身的变化,如大便的改变、舌苔的改变、睡眠的改变、情绪的改变。
如果大方向上有变好或者能够跟之前保持一致,那么再逐渐加至正常用量,以身体觉得舒适为佳。
(编辑ZS。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镇华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