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这个村多“刁民”?1700位村民一起努力,用事实回答:不!

2020-11-06新闻21

原创 平安鼎 平安鼎 今天

陈俐勤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了洪溪村眼下的这种平和状态。

她曾被上访户堵过门,还是浩浩荡荡几十号人的那种,僵持到深夜,最后是老党员出面解了围;办公室的茶几玻璃,数不清被砸过多少次;还有村民当着面说她“做村官是为了捞好处,否则干嘛这么劳心”,她只能半夜躲在被窝里哭,第二天擦干泪接着干。

“洪溪多‘刁民’,谁管都一样”。这句话一度在嘉兴流行。

可就是这个浙江嘉兴远近闻名的“问题村”,这些年却频频和“民风淳朴”“邻里和谐”挂上钩。

很多人大为不解:以前是这1700个村民,现在也是这1700个村民,变化咋那么大?作为见证人的陈俐勤心里却门儿清:巨变的秘诀,就掌握在老百姓自己手里。

一张白纸选出“当家人”

后来发生的所有故事,都得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

天凝镇洪溪村,这个位于嘉兴嘉善县西北部的小村庄,曾顶着“明星”光环,村办企业一片红火,可90年代一次村干部的决策失误,导致村里一下子亏掉500多万元,让原本富裕的洪溪村“一夜回到解放前”。

关于这段历史,不少洪溪人都讳莫如深——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光鲜的事。但它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此后却不断发酵。

“投资项目拍脑袋,征地补偿不落实,老百姓怨声载道!”现年70岁的村民徐连根回忆,那些年,几乎每天都有村民挤在村委会吵,吵红脸的抡起烟灰缸就砸,还有的村民带着铺盖撂狠话:“解决不了我就睡在这儿!”

村里吵不出结果,村民就组队上访。最凶的一次,一帮人说要跑到省里反映情况,县领导心急火燎地赶到火车站去拦,场面无异于打游击。

十年间,洪溪村换了五任村支书,到了2003年,当第五任也撂担子坚决不干时,一道难题摆在了天凝镇领导班子面前:让谁来接手这个“烫手山芋”?

无奈之下,镇里只得让洪溪村27名党员,每人发张白纸选书记——这次“无候选人直选村支书”,开了嘉善的先河。大家一人一票,最终把快人快语的村妇女主任陈俐勤选了出来。

陈俐勤

矛盾纠纷集中大爆发,大伙儿自然把气都撒在了新上任的村支书头上。那段日子,陈俐勤不是在办公室,就是在村民家,针对大家反映的情况,她不分昼夜地做工作,紧盯问题找症结、化心结。

“过去村里的很多重大事项执行都由一两个村干部说了算,别说普通党员和村民,就连我这样的村两委班子成员都不了解情况,洪溪怎么能和谐?”陈俐勤明白,要化解干群矛盾,当务之急是实行村民自治,让大伙有当家作主的意识。

就在这时,一条通村公路给“当家人”陈俐勤来了个“下马威”,也给她带来了机遇。

一条公路逼出“村务公决”

“你看这树,当年种的时候树干才手指粗细。”洪溪高浜自然村永安大道两边,树木已亭亭如盖。看着眼前的景致,陈俐勤脑海里浮现出了一张完整的地图,哪棵树是何时栽的,哪块砖是何时砌的,她都一清二楚。

这条路对洪溪来说,意义重大,也正是从这个地方,洪溪开始步入安定团结的康庄大道。

要致富先修路。在陈俐勤当选村支书以前,高浜没条像样的路。2004年,村里决定置换高浜20多亩宅基地,这个项目通过验收并获得土地复耕补助款40余万元。有了启动资金,高浜要修路的事就提上了日程。可这条路要拓宽到5米,占用的土地涉及100多户村民,咋办?

村务公决

修路牵涉到那么多村民的切身利益,前期工作不做到位,等真正实施起来肯定麻烦不断!

深思熟虑后,陈俐勤作出了惊人的决定:她和村干部利用晚上时间挨家挨户走访,说明修路的利益得失,再给每家发了一份建桥筑路征求意见表,并事先讲明:只要有一户人家不同意,这路就不修!

“如此大费周章,就是为了形成共识,这路不是村里要修,而是老百姓自己要修。”随后的民意让陈俐勤大为惊喜:同意率100%,村民还踊跃捐款,共计4.8万余元。

高浜景观河道

可这边修路的事平静没多久,与高浜一江之隔的洪港岸小区又“热闹”了。2004年、2005年,为了申请宅基地,洪港岸小区的村民兴起假离婚,闹得人尽皆知。陈俐勤毫不退缩,一方面向上级领导汇报,另一方面召开全村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说明情况,充分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作用,形成了“洪港岸新村点补充决议”,最终“假离婚”事件得到平息。

洪港岸新农村小区

自此,陈俐勤充分认识到实现村级民主的重要性,以后村里涉及集体利益的大事,如土地复耕争取政策奖励、建造厂房收租金等,都广纳民意,进行村务公决。洪溪村还总结出村务公决“八步工作法”:公决事项酝酿、公决事项论证、提出公决草案、合法性审查、完善公决方案、组织村务公决、决议实施及监督、实施结果公布。2006年以后,村里再无一例群体性上访事件。

“刚开始很不适应。一天没声响我就纳闷了,今天怎么还没人来和我吵?”说起这段往事,陈俐勤哭笑不得。

2017年,洪溪村华丽逆袭,一跃成为富裕村。

一场演出让两人冰释前嫌

深秋的洪溪,天高云淡水清景美。走在村子里看,当年陈俐勤心中的图景已逐一实现:交通要道都是水泥硬化过的路面,原先各种堆放的杂物早已不见踪影;成排的老旧房屋外墙粉刷一新,墙画“四处开花”;滨河绿道在草木掩映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行走其间无比惬意。

最让陈俐勤自豪的还是位于洪港岸东岸的嘉善唯一一座乡村水上舞台和音乐喷泉。夜幕降临,路灯彩灯交相辉映,村民在这里载歌载舞有说有笑,甚是热闹。这个曾经矛盾丛生的“问题村”,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陈书记很不容易,让我们这个小村有了大变样,以前不服气的村民现在个个心服口服。”66岁的朱美根是村里的网格员,她至今记得,早些年陈俐勤说想成立腰鼓队,请她一起张罗,两个人就这样骑着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地挨家挨户动员。朱美根当时想不通,组建这类文艺队,村干部劳心又劳力,何苦自讨没趣。

欢庆锣鼓

直到后来,常带头闹事的村民成了舞龙队的队长,昔日上访户成了村文艺队的骨干,还有闹了矛盾几十年没互相搭理的吴阿姨和计阿姨,因为一场同台演出冰释前嫌,朱美根才恍然大悟:当文化成为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保持和谐稳定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

今年9月,陈俐勤因年龄原因退下来,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指导村里党建等事务。只要记者上门,她还是认真对待每一个采访,每次都说得富有激情。那些重复了几十遍的观点,对她来说,好似第一次发表一样。

“乡村治理,全民参与共建共治是关键!”刚上任的村党委书记金懿龙也点头应声,凡是村民一起拍板定下来的事,推进起来就特别顺。他还补充说,如今,从基础设施损坏到邻里矛盾纠纷等各类情况,村民们动动指尖,通过嘉兴“微嘉园”治理服务平台就能解决问题,使得社会治理愈加顺畅。

全国有近70万个行政村。对于中国来说,洪溪或许并无特殊之处,但从洪溪出发,我们却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文中图片由洪溪村提供)

作者 || 浙江法制报记者 王索妮 通讯员 俞民译 赵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