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三国演义:诸葛亮斩马谡背后的秘密,他究竟犯了一个怎样的错误?

2020-11-06新闻16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三国演义》中比较经典的一个桥段。千百年来,之所以被人们传颂千百年,固然有诸葛亮铁面无私、大义凛然的原因。但是让人们讨论最多的,当然还是诸葛亮失街亭这个为数不多的败笔,因为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被描写成近乎神人一样的存在,所以人们总是大惑不解,这样一个拥有大智慧的军事家和谋略家,怎么会任用马谡,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这件事情的真正原因,还要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说起,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大军兵出祁山,可是在任用谁守街亭这个问题上,却出现了许多分歧。诸葛亮的意见是任用马谡,其他人却都持反对意见,包括王平在内的众多将领都认为最合适的人选是魏延。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曾经叮嘱过诸葛亮,马谡其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可是诸葛亮为什么在众多人反对的情况下,依然力排众议任用马谡呢?事实上,诸葛亮任用马谡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彼时的蜀汉政权主要有三个派系,分别是荆州、东州和益州派。诸葛亮和马谡同属荆州派,从集团利益的考虑,他没有不用自己人的道理;第二,马谡在军事和战略上都与诸葛亮不谋而合,而且马谡又深通兵法,至于他是不是纸上谈兵,总要拉出来溜溜才知道吧。

最重要的一点,诸葛亮起初是将马谡作为接班人培养的,马谡只有立了功,才能立威,有了功劳和威望,他才有份量和话语权,所以立功的机会诸葛亮当然要留给马谡。有此三点,换成谁都没有不用马谡的道理,这也是人之常情。尽管诸葛亮在书中,近乎于神,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他也只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

人都有缺点和弱点,缺点可以改,但是弱点却无法更改。远近亲疏,任人唯亲就是人性的弱点。正因为诸葛亮有了这样的弱点,他才会犯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缺点,他不听众人的意见,最终酿成了大错,在不得已之下,才挥泪斩马谡。抛开实力的原因,而人性的弱点,也是诸葛亮没有最终完成统一的一个因素。派系斗争,实际上也是政权消亡的一个重要隐患。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一个启示,也是一个教训,多见者博,多闻者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些错误无关痛痒,而有些错误,一旦犯下,将会后悔终生。“君子之所以明,善听也”,只有多听,多学,多接受别人的意见,才不会犯类似的错误,才不会留下遗憾。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