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双西”一体化 民意直通车·问计于民特别策划 市委改革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都市快报 联合推出
水,是“双西”的灵魂与根本。治水,是西湖西溪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基础。
西湖之灵在于水。在降氮“减脂”、引水“活血”等措施下,截至2018年,西湖主湖区五年来年均透明度保持在80厘米以上;水生植物的栽植总面积约11.8万平方米,实现了一年四季,季季有水下植物的景观。
西溪之胜在于水。被称为“杭州之肾”的西溪湿地,水面覆盖率高达70%以上。在清淤疏浚、截污纳管、科学配水、生物治理“四管齐下”的作用下,西溪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湿地的水体从2005年以前的劣Ⅴ类提升到了总体Ⅲ类,核心区域保持在Ⅱ类以上,综合空气质量位列主城区第一名。水质提升的同时,生物多样性也显著增加。
10月29日,杭州召开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推进大会,提出十大硬实招,继续推进“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其中第一项,就是推进水环境和原生态保护修复。
昨天,我们请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王繁和浙江自然博物院副研究员陈苍松两位专家,来为“双西”的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把把脉”。
西溪水凤凰 快拍小友 孤山一片云 摄
聚焦话题“双西”水环境怎样保护提升?湿地水质影响因素复杂 要精准把脉、逐个击破
西溪湿地有着1800年的历史,是我国罕见的城市湿地,有着“天堂绿肺”“天然空调”的美誉。
随着2003年起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实施,西溪湿地水环境质量发生了明显的好转。但王繁提醒,目前西溪的水质状况距离其生态功能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随着杭州西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西溪湿地生态环境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湿地水体水环境质量通常与污染源、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水体的水文特征等有直接的关系。”王繁说。
西溪湿地核心区域地处低洼,上游的水经过沿山河、五常港等河流,流入到西溪湿地,之后经过余杭塘河汇入到运河当中。洪水季节,如果余杭塘的河水位过高,还会出现局部倒灌的现象。因此,河流水体的污染也可能对西溪湿地的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外,湿地池塘底泥由于历史原因累积了大量污染物质,它们在一定的水文条件下会向水体释放,从而形成湿地的内源性污染。截污和清淤始终不容忽视。
引配水工程提升水质效果显著关键还要强化湿地本身的自净功能
引钱塘江水入园之后,西溪湿地部分河道联通区域水体水质明显好转,水质长期保持Ⅲ类以上。
“引配水工程对于提升水环境容量,改善水质发挥了显著作用,应该继续坚持。”王繁说,“不过钱塘江引配水工程带来的泥沙等负面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湿地河道面临长期泥沙淤积的潜在风险。另外,引水水源的水质波动也会影响湿地水质改善的效果。”
王繁提醒,引水工程本质上是被动的行为,水质保护关键还是要强化湿地本身的自净功能。湿地还存在着不少封闭池塘,与河道并不联通。如何改善这部分池塘的水质、进行生态修复,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西溪湿地已建立生态监测管理系统 记者 朱振辉 摄
聚焦话题“双西”生态如何保护修复?西湖边有10多对留守鸳鸯 西溪植物、昆虫和鸟类的多样性显著增加
西湖与西溪,水系人文相通,都是杭州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双西”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都做出了不小的努力。
“据我了解,西湖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工作,通过后期的管理、维护和培育,如今西湖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有了明显提高。”陈苍松说,“比方说,现在西湖边有10多对‘留守’的鸳鸯。越来越多的鸟类到这里生活,就是生态环境提升的最好证明。”
而对于“城市之肾”西溪湿地而言,生态资源也更为丰富,除了防洪排涝、缓解“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还承担着涵养水源,孕育生灵的功能,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建立了占80%面积的虾龙滩、朝天暮漾等五处生态保护区,通过自然隔离、限制或禁止人类活动的影响,为动植物保留了一片自由栖息和繁衍的天堂。
“为保护好这一片独特的城市湿地,从2010年以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每年还会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小到无脊椎生物,大到鸟类、兽类,都会进行全方位的监测。”陈苍松介绍,“这些数据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国际重要湿地生态修复研究、生态保护绩效评价和保护、建设、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陈苍松强调:“从2010年-2019年的监测数据看,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昆虫和鸟类的多样性显著增加。”
坚持科学规范的监测不放松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陈苍松表示:“从保护生物多样性出发,西湖与西溪的核心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就是在持续改善、维持生态环境的同时,尽量减少人为的干扰。”
在西湖西溪建立一体化保护提升的基调下,首先要做的,就是坚持科学规范的监测不放松。“生物多样性监测是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途径,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陈苍松说,“对西湖西溪的生物多样性开展长期、科学、规范的监测,积累翔实可靠的数据,掌握生物多样性资源及动态变化状况,可以对两者的保护成效做出科学的评价,对生态修复和湿地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需要强调的是,虽说保护的核心是尽量减少人工干预,但是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因时而变。“适度的合理干预对生态系统的顺行演替和构建复杂生态系统有促进作用。”陈苍松说,“人为的开发,外来生物的入侵,都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适量的人为干预如清淤和人工去除外来入侵物种等,能够恢复水深,维持物种多样,是积极和必要的。”
西溪湿地的黑翅长脚鹬 快拍小友 孤山一片云 摄
西湖和西溪互补发展 西溪湿地仍应坚持“生态优先”
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生态方面怎么做?
王繁认为,西湖和西溪的管理目标和功能定位还是应该有所区别。当西湖大力发挥城市景观金名片功能的同时,西溪应该坚持“生态优先,适度开发”的原则,从景观形式、生态功能等方面和西湖形成互补,错位发展,而不是同类竞争关系。
西湖之美在于雅致,淡妆浓抹总相宜;而西溪之美更多的是野趣,天然去雕饰。
“今后在开发湿地的时候,还是应该坚持原生态的原则,以引育湿地原有物种为主,减少人工景观的营造,保护、维护和恢复原生态湿地的本质。”王繁说,“目前,湿地的长期定位生态监测与动态研究,给理解城市与湿地之间相互影响机制、进行适度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撑。如果双西一体化之后会考虑水域互联互通的话,建议构建西湖和西溪一体化生态监测体系,监测引水工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西湖和西溪,是杭州的金名片,如何保护提升,需要全体市民的共同参与。
即日起我们开通“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工作专题民意征集,“双西”的生态怎样保护?文化如何传承?交通和服务怎么提升?大家有什么意见建议,都可以在“杭州新闻”App首页“民意直通车”栏目留言。
此外,“民意观察员”继续招募中。我们将从中选出合适的人选,和民意直通车记者一起走进“双西”。
如果你热爱这座城市,对“双西”一体化有自己的看法,那么别犹豫,上“民意直通车”报名吧。
报名“民意观察员”或发表意见建议,均请留下通讯方式,方便我们和你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