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两翼受伤,贝因美集团还能高飞么?

2020-11-06新闻26

贝因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因美集团”)旗下母婴电商平台妈妈购(运营主体为宁波妈妈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长期拖欠多家供应商货款和保证金,许多会员消费者缴纳数千元加盟费成为其“星店”店主后,并未享受相应权益且无法退款。今年以来电诉宝和黑猫投诉两大电商投诉平台上,妈妈购被骂得很惨。

曾为国产奶粉第一名的上市公司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002570,以下简称“贝因美”),数年来扣非净利润连续为负,股价也长期低迷。

贝因美集团怎么了?

近日,支点财经记者就此采访了妈妈购相关供应商和会员消费者,以及相关业内专家。

众多供应商货款被拖欠

天眼查信息显示,妈妈购成立于2015年,聚焦母婴电商业务,主要售卖母婴相关的食品、美妆、家居等产品。产品范围涵盖贝因美自营产品,以及其他母婴品牌产品。截至今年11月2日,贝因美集团持有妈妈购75%的股份。

来源:天眼查

正因头顶贝因美集团光环,妈妈购平台吸引了众多供应商入驻,并期待借此渠道增加销路。

李云(化名)便是其中之一,他自2018年成为妈妈购的供应商,主要给后者供应食品、护肤品等产品,并委托妈妈购进行代销。当产品卖出去后,在扣除平台服务费等费用后,妈妈购再向李云支付相应货款,一般结算周期为45天。

入驻首年,李云的产品在妈妈购上的销量还不错,结款也比较及时。然而,到了去年底,货款结算出现异常,李云并未如期收到相应货款。因为合作时间较长,李云当时并未在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李云去年底的这一批货款拖到今年5月,仍未结款。加上后期产生的货款,李云在妈妈购平台上未结清的货款超过10万元。

“我们是中小企业,今年受疫情影响也很大,于是就联系妈妈购希望把款结清。但对方回复说资金链出现了一些问题,暂时无法兑付相关款项。”李云在接受支点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无奈之下,今年5月,李云暂停给妈妈购供货,并以公司名义向妈妈购及贝因美集团提起了诉讼,要求解除与妈妈购的《供应商委托代销合作协议》,退还1万元保证金,支付逾期货款10万多元及相应利息损失。

“诉讼后,经过协商妈妈购与我们达成了庭下和解。”李云补充说,“10月下旬,我们刚刚收到了相关款项。”

被妈妈购拖欠货款的供应商,并非全都如此幸运。

吴玉(化名)是妈妈购的个体户供应商,主要给妈妈购供应花草盆栽类产品,其2018年的数千元货款一直被拖欠。因为向妈妈购追讨货款无门,他于今年4月,在电子商务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宝上进行了投诉。

来源:吴玉在电诉宝上的投诉

直到11月2日,支点财经记者采访吴玉时,他的近万元货款和保证金仍没有追回。

林奇(化名)也是妈妈购的供应商之一,主要给妈妈购供应抽纸、湿纸巾等产品,2019年11月至今年4月的数万元货款,也一直被拖欠。今年8月,他在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进行了投诉。和吴玉的情况一样,他的货款和保证金也还未追回。

来源:林奇在黑猫投诉上的投诉

“听说一些供应商通过提起诉讼追回了货款和保证金,我们也准备对妈妈购提起诉讼。”林奇在接受支点财经记者采访时说道。

还有多位妈妈购供应商向支点财经记者表示,他们均存在类似的情况,因此不得不下架了平台上的产品。

会员消费者被坑,妈妈购显示“下单失败”

向妈妈购提出维权请求的,还有不少会员消费者。

在妈妈购市场活动的推广下,汪雨(化名)于去年8月先后缴纳288元及6000元,成为妈妈购的PlUS会员和“星店”店主。

根据妈妈购平台的宣传,PlUS会员可享受商品分享赚佣金、推荐新PlUS会员得现金奖励等权益;“星店”店主则可享受比之更高的分享和推荐奖励,同时还可获赠直播电子大屏,享受网红带货的销售红利等。

来源:妈妈购

“但是这些奖励都没有兑现。”汪雨对支点财经记者说,“我发展了一个会员,由于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奖励,就没继续往下发展了。”

与此同时,汪雨开始联系妈妈购,希望对方能够退费,但至今并无实际性效果。

“原本以为妈妈购背后有贝因美集团,我们会跟着赚钱,但没想到这么不靠谱。”汪雨感叹道。

今年8月,汪雨也在黑猫投诉上进行了投诉。黑猫投诉数据显示,与汪雨存在类似情况的妈妈购会员消费者,不在少数。

来源:汪雨及部分会员消费者在黑猫投诉上的投诉

那么,妈妈购还在正常运营吗?

10月31日,支点财经记者登陆妈妈购APP,在其推荐的妈妈超市板块,随机挑选了三款商品下单,均提示“下单失败”。

11月2日,支点财经记者就此致电妈妈购客服,对方表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与第三方合作货品数量变化较快。

然而,挂掉电话后,支点财经记者随机在妈妈超市又重新挑选了三件商品下单,仍提示“下单失败”。

妈妈购为何走到如今的局面?上述接受支点财经记者采访的供应商和会员消费者猜测,或是受“兄弟公司”贝因美资金链紧绷连带影响。

贝因美亏损连年,股价低迷

贝因美最新发布的今年第三季度业绩,虽然实现营业收入22.05亿元,但扣非净利润亏损0.14亿元。Wind数据显示,自2016年截至今年9月30日,贝因美的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超过23亿元。

贝因美,也曾是奶粉界的龙头老大。

在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中,贝因美是少数未卷入其中的国产乳企,并因此迅速崛起,2011年成功登陆A股。2013年,是贝因美最辉煌的年份。这一年,它以61.17亿元的营业收入、7.21亿元的归母净利润、6.97亿元的扣非净利润,荣登国产奶粉第一的宝座。但此后,便开始走下坡路。

一位对贝因美较为熟悉的业内专家向支点财经记者表示,近年来贝因美业绩不振,主要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关。

2016年,婴幼儿配方奶粉实施注册制度后,大量国产品牌基于信誉重建、借力母婴渠道变革等措施,开始逐渐崛起,贝因美的市场份额也就被蚕食。如今占据国产奶粉第一名的中国飞鹤(6186),仅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就达87.2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7.53亿元,扣非净利润为23.20亿元。

10月31日,支点财经记者走访了武汉某大型连锁超市,奶粉货架上的品牌琳琅满目,唯独没有贝因美。

“几年前卖过贝因美,但销量并不好,所以产品总是会临期,最后就下架了。”该超市的奶粉促销员对支点财经记者说。

业绩不振,也让二级市场对贝因美不看好。目前,贝因美的股价在6元/股左右徘徊。

贝因美第二大股东恒天然乳品(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天然”),也开始忍痛“割肉”。

支点财经记者统计发现,自2019年8月以来,截至2020年10月28日,恒天然累计减持贝因美约1.28亿股股票,共剩余6498.04万股股票,持股比例为6.3549%。其间,减持均价最高为8.8593元/股,最低为5.15元/股。

累觉不爱!

要知道2015年3月,恒天然以战略投资者入股贝因美时,要约收购的价格为18元/股,共计收购约1.94亿股股票,花费现金超过34亿元。

贝因美集团如何应对如此窘困?妈妈购是保是弃?贝因美是否有重振之策?

10月30日,支点财经记者就此通过电话、邮件联系贝因美集团,并发送了相关采访函,对方表示需要提供记者证编号才能作相关回复。11月1日,记者按要求将记者证编号通过邮件发送给对方。截至发稿前,贝因美集团一直未有任何回复。

记者丨林楠

编辑丨刘定文 胡馨月

#民生经济#妈妈#贝因美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