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南篇」一湖清水引客来

2020-11-05新闻15

站在湖岸边,清风徐来,沁人心脾。极目远眺,烟波浩渺,远山如黛。近处,青山妩媚,繁花盛开,瓜果飘香,游人点缀其间。

这是11月2日记者在湖南郴州东江湖看到的景色。东江湖位于湖南郴州资兴市,是我国中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目前已成为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东江湖美景。朱友芳 摄

但是,如诗如画的东江湖也“落魄”过。许多年前,东江湖流域的矿区开采、重金属冶炼、树木砍伐很普遍,造成水土流失、水体和土壤污染等环境破坏,给东江湖流域的绿水青山刻下一道道“伤疤”。

岸下养鱼、岸上养猪,曾经一直是东江湖畔老百姓的主要谋生方式,白廊镇曾是全国有名的养殖大乡。

也因此,东江湖遍布养鱼网箱,岸上居民家家户户养猪。一些养殖户聚集区域,岸下腥臭弥漫,岸上污浊满地,对东江湖的水体和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多年前,资兴市开启了东江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东江湖流域全面禁止矿区开采,网箱养鱼、生猪养殖开始陆续退出。

“有鱼不能养,有猪不能喂,有树不能砍,有矿不能采。这样做的目的是全面保护东江湖的天然水体。今年,我们又退了10多万平米的网箱养鱼。”资兴市委宣传部部长曹云玫介绍。

经过多年的治理,东江湖水体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目前湖水有20余项指标达到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2015年,东江湖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成为同时拥有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六位一体”的旅游区,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东江湖白廊环湖公路。

然而,渔民上岸后靠什么活?东江湖水体保护工作开启后,当地百姓面临“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如何兼顾的发展难题。

在美丽的白廊环湖公路旁,一家叫做“蜜窝”的精美民宿吸引了许多游客入住。鲜为人知的是,这栋建筑曾经是一栋危房。

谈起几年前贫病交加的家庭状况,贫困户何戊英眼眶湿润。他是这栋房子的主人。

2015年,不幸降临到她家,丈夫罹患癌症,全家一年的收入仅数千元,需要到处借钱看病。唯一的儿子也不得不中断学业,远赴外地打工挣钱。

东江湖全面禁渔后,何戊英既不能下湖捕鱼,也不能在水岸旁养猪,只能靠出售自家果园里的橘子和打点零工支撑全家人的生活。

东江湖成为全国5A级景区后,资兴市大力扶植培育旅游民宿产业。

去年,何戊英的丈夫离世,自家房屋也因年久失修成为危房。通过扶贫政策,当地政府资助何戊英2万元,并且帮助她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将自家的危房改造成了漂亮的民宿。

今年,何戊英成功将民宿租了出去,光预付款就收到20多万元,以后每年还能收取租金8万元。何戊英自己则成了这家精品民宿酒店的服务员,每个月还有2千多元的工资收入。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过上了好日子,我现在非常满足。”谈起现在的幸福生活,何戊英笑得合不拢嘴。

何戊英向顾客销售自家产的蜜橘。朱友芳 摄

通过发展旅游产业,许多像何戊英这样的渔民扔掉了网箱渔具,轻松吃上旅游饭,过上了脱贫致富的新生活。目前,资兴市的旅游民宿已有102家,直接就业达500余人。2019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达4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5亿元。

除了旅游产业,资兴市利用东江湖周边的山林资源禀赋,开发果木种养扶贫产业,让上岸的渔民开始了另一条产业转型之路。

在资兴市白廊镇,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景区”等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吸纳困难群众就业。合作社鼓励农户入股,每年可按股金获得分红收益。

东江湖白廊环线岸边,白廊村农业合作社社长谭跃平近来十分忙碌,村里的支部农场今年种植的4万丛铁皮石斛需要悉心照料。铁皮石斛是名贵中药材,优质成品市场价每公斤在数百到上1千元不等,利润可观。

白廊村支部农场面积达200亩,除了铁皮石斛,还种植桃、李、枇杷、杨梅、橘子等四季水果。

“农场建成后,预计早期水果投产3-4年后,总产量达20万斤,水果收入50万元,可盈利25万元。”谭跃平介绍。

支部农场通过“农场+基地+贫困户”模式,使贫困户通过务工、租金、分红等方式实现脱贫增收,目前有6名贫困劳动力在支部农场实现稳定就业。

当地贫困户正在打理铁皮石斛。朱友芳 摄

“我以前是渔民,现在上岸搞种植。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老婆在民宿做服务员,儿子做厨师,一家人收入很稳定。”在支部农场工作的何小晶说。

“支部农场力争通过3-5 年时间的努力,建设成集观光、休闲、采摘、体验、示范为一体的现代精品支部农场。”看着石头上、树桩上、树干上茁壮生长的铁皮石斛,谭跃平对未来充满信心。(朱友芳 图文报道)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扶贫#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