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如何为非遗项目演绎新生?来闵行颛桥看过这场《铜钟传奇》,或许可以找到答案。精美的颛桥剪纸遇到灵动的传统影戏,碰撞出了别样的艺术火花,这一出特别的“颛桥剪纸影戏”,融合颛桥剪纸与皮影戏两大非遗项目,通过台前投屏与幕后剪影的多层次形式,将在颛桥的北桥地区发生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让颛桥剪纸玩出新花样。
非遗+非遗,颛桥剪纸影戏演绎“1+1>2”
当颛桥剪纸被搬上舞台,投屏与皮影的远近景切换呈现出电影蒙太奇的效果,当颛桥剪纸遇见传统皮影,两大非遗的融合生动演绎出“1+1>2”的效果,颛桥剪纸以新颖的艺术形式焕发光彩,也由此开启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该剧导演是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殷无为,在颛桥镇文体中心挂职的经历让她有机会见证到颛桥剪纸的艺术魅力,并由此萌发了将颛桥剪纸与木偶专业结合创作剧目的念头。有了创新想法,如何实现也是一道难题。通过颛桥镇的支持与联络,闵行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张乃清、剪纸特色校君莲幼儿园的师生等也积极参与到剧目的创作和推进中,三方一拍即合,将颛桥剪纸与皮影戏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民间传统技艺发展的新路径。
从剧本创作到舞台设计,从剪纸形象到画面背景,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传统文化的巧思与灵动。编剧张乃清以北桥千年古庙明心教寺内大铜钟的故事为蓝本,引用了《胡萝卜充当金鞘子》《北桥钟响在屋界东》等有趣的民间传说,描绘出一幅传统乡俗和历史风情的画面。
画面上惟妙惟肖的剪纸形象和乡间风貌的背景由上海木偶剧团的设计制作老师窦云龙和颛桥剪纸传承人周若妹设计,配合剧本和舞台设计,颛桥剪纸呈现出别样的新颖之感。在剧目演绎方面,《铜钟传奇》由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生和君莲幼儿园的老师共同参演。
非遗+时尚,90后传承让颛桥剪纸“活起来”
“剪纸会跳舞,影人来演戏”,除了创意编剧和独特设计,台前幕后表演者们的生动演绎也为剧目加分不少。几位来自君莲幼儿园的90后老师,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学习排练,短短3个多月的准备时间便将这一创新剧目成功演绎。
这些90后的表演者告诉记者,颛桥剪纸是君莲幼儿园开办多年的特色课程,她们对颛桥剪纸影戏的用心学习,不仅源自内心的喜爱,更是为了将非遗项目加以传承,让更多的小朋友们也能接触、学习到颛桥剪纸的新设计。
当更多年轻人遇见、接受、喜爱上非遗文化,非遗项目也将更具时代性与时尚感,正如颛桥剪纸与传统皮影的不期而遇,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到动态,从纸面到台面,从台下到台上,从历史到现实,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也将在颛桥代代传承、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