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张家口康保兴隆遗址:8500年前的古人定居点

2020-11-05新闻7

康保兴隆遗址

2020年9月,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河北康保兴隆遗址等5项重要考古成果。

康保兴隆遗址距今8500-5200年,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重要考古新发现,是我国北方地区较早的定居性聚落;出土距今7700年左右的炭化黍,是目前有直接测年数据的最早炭化黍实例之一,是中国北方地区粟黍驯化和旱作农业起源的重要证据。

出土的陶制品

张家口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王瑾涧 通讯员 庞海云

重要考古新发现

出康保县城,沿新修的公路北行三十多公里,折向东进入山间沟谷,到达照阳河镇兴隆村东南,兴隆遗址就位于西侧的山坡上。

“该遗址于2016年坝上地区区域系统调查时发现。2016-2017年,国家博物馆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坝上地区局部开展了系统调查,发现该地虽在历史时期长期被游牧民族占据,但新石器时代遗址密集,特别是康保北部,平均约4平方公里即发现一处。”康保县文物局局长池振锋介绍到。

2018-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发掘总面积约1100平米。

兴隆遗址主体堆积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初步判断,其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至少可以分为四期:第一至第三期的年代距今约8500-7000年,揭露的遗迹以房址居多,还有一座室内葬合葬墓,出土遗物中石器以大量磨盘、磨棒、打制石器和细石器为主。陶器以尖圜底釜、筒形罐和板状器为代表,麻点纹盛行,此外还有精致的骨角牙蚌器,以骨柄石刀和小装饰品为主。第四期遗存年代距今5800-5200年,遗迹主要以类“灶”石圈、细石片堆和圆坑墓为代表。

“据专家考证,这里曾经有大片水域,植被茂密,鸟兽众多,现在的环

境变化很大。”康保县文物局工作人员马杰说。

头部佩戴的玉串饰

骨雕小猪栩栩如生

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物中,第一至三期遗物石器主要有打制类、研磨类和细石器三种,磨制石器较少。打制石器主要为锛形器,有的局部磨光;另有有肩石铲、石锤等。研磨类石器种类较多,除体量较大的常态磨盘、磨棒外,还有体量较小磨盘以及磨饼、磨球、磨杵等。细石器主要为细石核和细石叶,细石核有柱状、锥状、铅笔状者。

陶器器型有大口尖圜底釜、尖圜底小杯、筒形罐、板状器、纺轮等。其中第一期遗存以大口尖圜底釜、板状器为主要陶器组合。第二、三期遗存陶器组合为筒形罐、尖圜底小杯、板状器,筒形罐多为花边口。三期陶器基本全为夹砂陶,陶色多为斑驳的红褐-黑褐色,除平板状器多为素面外,其它陶器纹饰以麻点状绳纹最为盛行,此外还有少量的网格状压印纹和刻划纹,并有极少的之字纹、篦点纹、齿目纹等。

骨牙角蚌器除常见的骨锥、骨笄、骨针等外,出土骨柄石刀较多,有的尚存镶嵌的细石片。穿孔贝壳和蚌饰也发现较多。

室内葬合葬墓随葬品精美。墓主三人头部佩戴的玉串饰,均由30件左右的单体组成,多为扁长方体,少量为圆柱体;扁长方体体量多2.5×2.5×0.5厘米,侧面均以两孔横穿以便连缀,穿孔直径仅有1-2毫米,工艺精湛。出土的骨雕小猪,残长约4厘米,栩栩如生,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工艺精品。

“骨柄石刀做工精致,非常锋利,有单刃、双刃之分,有的尾部有孔,便于穿绳携带,有的刀柄部位刻有凹槽,以便于掌握。”马杰介绍到。

微型珠串

微型珠串工艺精湛

在康保县文物局库房保存着的出土文物中,大多数为兴隆遗址出土。“文物太多,再挖下去就没地方放了。”池振锋说。

三座圆坑墓的随葬品都很丰富,骨角器有鹿角、骨刀、骨柄石刀、骨镞、骨笄、骨锥、马鹿牙串饰、穿孔贝饰,玉石器有涂朱半圆形石刀、有齿石刀、石镞、浮石质磨盘和磨棒、耳珰、镯、微型珠串等,无陶器随葬。随葬品多较精美,尤其出土的微型珠串,其材质有石、蚌两种。以石质为主,又有黑白两色,白色者直径多2.5毫米,环径多1毫米,厚度多2毫米;黑色者直径多2毫米或更小,环径和厚度仅0.3-0.5毫米;形体微小,工艺精湛,叹为观止。其中出土的马鹿牙串饰,流行于旧石器时代以来的欧亚草原地区,此前我国亦少见。

遗址第一至三期遗存出土动物骨骼数量巨大,涉及种属有牛、鹿、羊、马、猪、狗、鸟、兔等,其中牛、鹿比例较大,浮选土样中则多有鱼类骨骼。

遗址二至三期出土了大量植物遗存,有栽培作物粟黍以及野生植物山杏、大籽蒿、藜等。其中,黍是我国目前有直接测年数据的最早的黍类遗存之一(约7700BP),为探讨黍的驯化与早期栽培提供重要材料。

骨柄石刀

整体沿用跨数千年

如今的兴隆遗址附近,荆条丛生,高大的风电风车隆隆运转,谁能想到数千年前这里曾是古人的一个定居点。

兴隆遗址堆积复杂,发现了大量能反映其独特文化面貌的出土遗物,其第一至三期遗存及周边其他同类遗址代表了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具有填补坝上地区史前考古空白的价值。

通过与区域内调查发掘的其它遗址对比,初步推断遗址至少在距今9000-7000年间为区域内为数不多的常年性居住聚落,兼具大本营和冬季营地性质。兴隆遗址整体沿用时间跨数千年,为本区域所罕见。

发现了排列有序的房址,长期沿用,反复扩建的居住特点,结合室内葬的发现,为全面探讨聚落组织,信仰习俗等创造了条件。

新石器时代第三期遗存中的祭祀现象,进一步反映了聚落的特殊地位及礼仪性活动的存在。

遗址经历了本地区旧石器时代末期至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过渡过程,其新石器时代第一期房址更是代表了我国北方最早的定居聚落之一。遗址各期遗存面貌有别,发现的动植物遗存丰富,为研究中国北方旧-新石器时代过渡、农业起源及其环境背景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考古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