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健康饮食是造成我国心血管代谢疾病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2017年,我国约263万心血管病死亡归因于膳食因素。
我国推荐“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建议食物品种多样,以谷类为主,注意能量平衡,多食蔬果、奶类和大豆,适量鱼、禽、蛋、瘦肉,减少盐和油,限制糖和酒,经常饮茶。
近期,JACC杂志上发表的由美国哈佛大学开展的一项研究从炎症的角度,进一步为这些合理的膳食模式提供了证据。
研究人员根据一种基于食物的经验性饮食炎症模式评分(根据受试者血浆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2、C反应蛋白3种全身炎症生物标志物水平预先设定,很少受营养补充剂影响),评估各种食物的致炎作用,评分较低视为抗炎食物,评分较高则为促炎食物。
根据评分,绿叶蔬菜(菠菜、卷心菜、生菜、苦菊等)、黄色蔬菜(南瓜、黄色辣椒、豆类、胡萝卜等)、全谷物(小麦、燕麦、黑麦、荞麦、小米等)、水果、咖啡、茶、红酒等食物是抗炎食物。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抗炎物质,包括维生素、类胡萝卜素、黄酮类物质、膳食纤维。
而细粮、红肉、加工肉、动物内脏、含糖饮料等是促炎食物。
与经常吃抗炎食物(评分处于最低五分位)的人相比,经常吃促炎食物(评分处于最高五分位)的人,血液中促炎生物标志物水平明显升高,发生心血管病、冠心病、中风的风险分别增加38%、46%、28%。
研究者指出,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该研究表明,健康饮食模式可能通过控制慢性炎症,来降低心血管病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