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波报道
建设于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现存“老旧小区”,受制于当时的建设标准和设计理念,导致普遍缺乏足够的公共空间和配套设施。尤其电梯的缺失,让长居于此的高楼层住户渐渐地失去了活力。因此,如何统一业主内部意见矛盾,调和利益分歧,进而破解“爬楼难”这一问题,是摆在“老旧小区改造”面前的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
10月29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出台《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方案》,共涉及四大方面、19条具体措施。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支持。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基础上,加快落实支持城镇老旧小区居民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加装电梯等自住住房改造个人支付部分的政策。鼓励各地对城镇老旧小区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
业内相关专家表示,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加装电梯的利好政策,不仅可以减轻部分居民自筹压力,更是有效落实资金缺口,助推老旧小区改造进程高效运转的多赢之举。
加装电梯难 资金缺口为主要矛盾点
“人老腿先老,年轻时还好,现在是实在爬不了楼”。家住北京西城区的赵大爷告诉记者,“因为腿脚不便,下一趟楼简直是奢侈。子女又不在身边,老伴儿实在没法把自己和轮椅弄下楼去。故此两个月不出门是常态,和囚禁在家也差不了多少”。
好在这样持续糟心的日子并没有持续下去。就在去年,赵大爷所在社区对其中两栋老楼加装电梯,100多位业主上下爬楼的日子成为历史。“这下可好啦,电梯加装成功后,便民利民,以前不能够走路的人,现在也能够出门晒晒太阳、遛溜弯了。而且,自从加装电梯后,原本打算换个电梯房的住户,现在也不打算搬走了。一部电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缓解住房压力,让社会公共资源得以再利用。”讲述中,赵大爷难掩兴奋之情。
但是,距离赵大爷不到2公里的另外一个小区,在加装电梯时就遇到了不少波折。据业主王大娘介绍,她现在70岁了,每天的油盐酱醋米都要靠自己,有时买的多了还不得不分两次走,爬(楼梯)的很辛苦,才4楼就已经气喘吁吁。加装电梯看似简单,实际复杂得很。开始是低楼层的不同意,好不容易低楼层同意了,高楼层的又为分摊费用发愁。时隔大半年,依然没有达成一致。
在实际生活中,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难,很大程度上是存在资金缺口。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要想加装电梯,不仅需要整栋楼的住户同意,且每户家庭还要分摊安装、购买电梯的费用。虽然该项费用国家专项基金和房屋公共维修基金会各承担一部分,但每户依然要为此自筹不少的开支。并从二楼住户开始逐层增加,6楼住户往往需要支付数万元的安装费,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着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其次,除资金以外,老旧小区安装电梯另一个难点在于如何达成一致的意见。安装电梯,对于低层住户的生活品质改善并不显著,相反还会挤占他们的活动空间。对于没有迫切需求的人而言,可能就会不太积极,甚至不愿意动用公共维修基金。这是一个天然的矛盾点,导致加梯工作启动困难。
积极开源 助推旧改项目稳步落实
老旧住宅楼加装电梯,既便于中、老年人出入,也有利于提升宜居品质,增强住户居民的幸福感,可谓好处多多。然而好事想要办好,关键在人,或者说,关键在能否让迟疑者和反对者放下包袱。
城市化问题研究员张岩表示,根据全国住房公积金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累计结余资金8000亿元左右;截至2019年末,全国住房公积金累计结余资金95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17%。
对于老旧小区的居民而言,多数年龄已近中年或者老年,房贷早就还清,公积金处于闲置状态,还无法提取。《方案》此次将部分闲置资金投入老旧小区改造当中,谓“开源”之举。既能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和公共维修基金的作用,又可缓解群众的加梯资金压力,填补资金来源缺口。虽说也是用自己的钱,但毕竟不用直接掏腰包,更有利于业主之间达成共识,减少因为资金问题而引发各种矛盾,无疑是加快推进旧改项目行之有效的办法。
张岩进一步指出,中国城镇化,在改革开放的40余年间经过了一个高速发展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9的年60.60%,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下半场后,中国城镇化发展正处于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正成为新的发展战略,周边地区在共同前进的带动下也将步入发展快车道,这也对住宅地产、产业地产等产业的发展做出更高要求。
早在今年3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共同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老旧小区应是建成于2000年以前、公共设施落后影响居民基本生活,且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以此为标准,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全国共有老旧小区近16万个,涉及居民超过4200万户,建筑面积约为40亿平方米,投资总额达4万亿元。
7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再次明确工作目标,即2020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到2022年,基本形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到“十四五”期末,结合各地实际,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张岩认为,旧改无需拆除重建、没有增加房屋面积,主要是增加和改善生活设施,在存量房市场做文章。存量住房在经过良好的改造和完善后,可有效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延伸老旧住房的居住年限,降低老城区的住房刚需。且与传统的铁路、公路、基建等投资项目不同,城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的工期大大缩短,最多在1至2年之间。不与仅可在短的时间内切实解决城市居民“不平衡、不充分”的基本矛盾,更是“四两拨千斤”的为相关企业的介入创造良好条件,完善产业链,使得市场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为扎实做好“六保”,确保“六稳”的工作发挥积极且持续的作用。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广部署,在工作机制、资金机制、管理机制以及长效机制鞭辟入里的多方深度探索下,旧改项目在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同时,也将为国民经济创造持续有效地新动能,达至多方共赢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