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拉祜、拉祜哟,我们是快乐的拉祜姑娘,我们是快乐的拉祜小伙……”2020年10月28日中午,“曼班三队沧海变桑田:引着走 领着学 带着干——云报集团全媒体记者蹲点西双版纳拉祜山寨采访纪实系列报道”采访团在勐海县曼班三队采访期间,勐海县民族文化工作队正带着村民在排练节目。
勐海县民族文化工作队正带着村民在排练节目。记者 陈飞 普建彬 摄
正午的阳光下,村寨8名文艺骨干的拉祜族服装闪闪发亮。他们在工作队队员王正明的带领下,表演了拉祜语和普通话的《北京的金山上》与《快乐拉祜》等曲目。表演完毕,勐海县民族文化工作队队员王正明与村民们用拉祜语开着玩笑。音乐与舞蹈释放了他们快乐的情绪,他们纵情欢笑,幸福的样子写在脸上。
勐海县民族文化工作队正带着村民在排练节目。记者 陈飞 普建彬 摄
由于曾经与世隔绝、封闭落后,曼班三队的村民们大多胆怯、不愿与陌生人接触,给前期的扶贫工作带来了不小阻力。2016年6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委主要领导在曼班三队与乡干部座谈的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提出派本民族文化队进村,通过歌声和舞蹈表演拉近村民与工作队的距离。
勐海县民族文化工作队正带着村民在排练节目。记者 陈飞 普建彬 摄
2016年,有王正明参与的一批文艺工作队员通过文艺汇演下乡的方式,第一次进入曼班三队,用音乐在村民心灵的壁垒上,凿出裂缝,让外界的光能渗进来。
勐海县民族文化工作队正带着村民在排练节目。记者 陈飞 普建彬 摄
两年多来,勐海县民族文化工作队在这里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带着村民把幸福的生活和对未来的希望唱出来、跳出来。“王正明他们来了以后,提升了曼班三队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丰富了村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了大家的自信。”驻村工作队员罗志华介绍。
勐海县民族文化工作队正带着村民在排练节目。记者 陈飞 普建彬 摄
文艺队进村前,村民通过唯一的DVD机看过王正明的歌唱表演。他俨然就是村里公认的明星,早就通过电视屏幕赢得了村民的信任。“第一次进村表演时,他们一开始还是躲得远远的,演完之后我拿拉祜语跟他们打招呼,就有人敢上来跟我握手了。有的还不懂得怎么表示欢迎,但是人都特别热情。”王正明说。
勐海县民族文化工作队正带着村民在排练节目。记者 陈飞 普建彬 摄
村民的心就这样渐渐被音乐捂热。王正明等一批文艺工作队员,几个月就要进村一次,教他们唱歌。过程中,州广电局为每户人家捐赠了电视、通信部门也来铺设了网线。通过电视与网络,村民能自主进行文艺学习。至此之后,文艺队每次进村,都会发现村民的精神面貌有质的飞跃。“一开始我只教拉祜族民歌,后来他们变得挑剔了,不喜欢的歌就不学,喜欢旋律性强的歌。再后来村里通网后,他们通过手机软件接触到了更多音乐,就拿着手机放给我听,有指定要学的曲目了。”王正明说,山寨村民对音乐之美的探究开始趋向多样化了。
勐海县民族文化工作队正带着村民在排练节目。记者 陈飞 普建彬 摄
“喜欢唱歌,村里有大节日的时候,特别是新米节、过年,就要穿上干净的民族衣服唱。”表演队员娜拉在看到记者拍的自己唱歌时的照片,才慢慢靠近记者说出自己的想法。她把老公扎坎的手机拿来,播放他们今年晒粮的视频,背景音乐配的就是刚表演过的《北京的金山上》。“生了两个孩子了,老了;唱歌的时候可以,好看。”扎坎笑着这么评价自己的妻子。
今年9月,受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的邀请,村民第一次站上了县级大舞台表演唱歌。王正明自豪地说:“声音洪亮,比我想象的好多了。”回村前,村民还要求要到KTV去唱歌,让驻村工作队员给他们随便点歌。“其实不会唱,就是喜欢跟着旋律哼。他们对文娱的需求也开始发芽了。”王正明说。
统筹策划 谭晶纯
云报全媒体记者 赵雨桐 浦美玲 戴振华 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