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故宫陶俑馆
< 上新了故宫>第三季第二集
以与故宫二次结缘的动物为线
探寻故宫传世文物的回归之路
其中介绍了故宫的 汉唐陶俑馆
汉唐陶俑馆在慈宁宫的西南庑
展出的陶俑从战国一直到明代
构成一部完整的陶俑发展历史
数量上则以汉朝和唐朝的居多
拣选其中的一些 发在这里
一起来体会中华陶俑之美
西汉 陶彩绘男俑
西汉 陶彩绘马
东汉 陶听琴女俑
听琴女俑双腿跽坐,似正专心致志欣赏音乐,听到会心处,情不自禁以手扶耳,弦外之音,令人有绕梁之想。
东汉 陶狗 陶猪 陶羊 陶狐
西晋 陶男俑
北朝 陶彩绘马
陶马头瘦小而长,前部略尖,马鞍及障泥等更注重装饰。此马设计巧妙,动感强烈,为此一时期陶马的典型代表作。
北魏 陶彩绘骑马男俑
北齐 陶彩绘武士俑
武士俑头戴护帽,帽前部尖出,护耳处可活动。身穿明光铠,一手握拳,一手持盾。盾牌中央起脊,正中为一铺首。明光铠也称明光甲,其胸甲分左右两片,中间纵束甲绊,胸甲中央各有一弧形凸起的圆护,闪闪发光,故称明光铠。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间,不仅武士,甚至佛教中的护法神衹也穿此装束,以突出其威武雄壮之气概。
唐 陶彩绘持琵琶女俑
女俑梳双螺髻,内穿襦衫,外披帔帛,下着及地长裙,手持曲项琵琶站立演奏。
唐 陶彩绘女舞俑
女舞俑上穿翻领半袖衫,下著长裙,束腰。腰肢轻扭,翩翩起舞。从服饰与舞姿看,属于传统汉族舞蹈范畴内的“软舞”。与女舞俑相伴而出的还有乐俑5件。其中立者3件,分持琵琶、排箫、笙;坐者2件,分持钹、腰鼓。身份仿史籍中所称的立部伎与坐部伎。
唐 三彩女俑
女俑头戴鸟状冠,五官清秀,眉、眼墨绘。上穿半臂短襦,内衬窄袖衫,下著长裙,足登云履。端坐于筌蹄上,手中持一小鸟。由唐代壁画、线刻、陶俑等资料分析,这类陶俑身份特殊,应是墓室中的女主人,人物衣著、形象也有可能是按真容塑造的。
唐 陶驯马郎俑
唐朝由于对舞马的喜爱,所以重视对驯马郎的培养。驯马郎多为俊美少年,有胡人也有汉人。所穿衣服多为利于驯马的胡服。此驯马郎弓腿扬臂,仿佛正引领着舞马踢踏应节,闻乐起舞。
陶彩绘女俑 唐天宝四年(745年)
陶彩绘胡人俑唐天宝四年(745年)
胡人浓眉大眼,高鼻阔口,满脸胡须。从姿态上分析,似为牵驼俑。此俑出土于西安东郊韩森寨雷府君宋氏墓。据墓志记载,宋氏所嫁的“雷府君”竟是太监。该墓出土了众多制作精美的陶俑。
唐 陶彩绘侏儒俑
俑头及上身较大,双腿较短,从形象上看应为一侏儒。唐朝侏儒一般为地方进贡,号为“矮奴”。有些则是外国进贡给唐朝的贡物。这些充斥宫廷和世族贵胄之家的侏儒或作滑稽表演,或为服侍主人生活的一般杂役,还有的专门充当肉几,供主人凭坐。
唐 陶昆仑奴俑
俑身材短小,皮肤黝黑,发卷曲,穿窄袖右衽衣,腰系丝绳,双足外撇,为唐人所称的昆仑奴形象。“昆仑”一词,在中国古代除指昆仑山外还指黑色的东西。唐人将黑色皮肤的人统称为昆仑人。昆仑是一个泛称,非专指某一地区或国家。这些人大多数是被贩运到唐朝的,或精习乐舞,供人娱乐,或为奴仆,供主人役使,所以称其为昆仑奴。目前考古发现的昆仑奴俑多赤裸上身,下著羊皮短裤。此俑却身穿长袍,腰中系带,显然是接受了唐人的生活习惯。
唐 三彩马
唐 三彩天王俑
唐 三彩文官俑
唐朝葬俗中,人死后多随葬各种明器,地位较高的随葬常达数百件,其中文官俑、武士俑、镇墓兽为常见明器。此为郑振铎先生捐献。
陶彩绘男优伶俑 南唐升元七年(943年)
俑抬足扭腰,作表演状,应是宫廷中提供娱乐服务的优伶。1950年出土于江苏江宁祖堂山李昪钦陵。
元 陶女俑
明 陶黄绿釉男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