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宁日报-爱海宁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 林佳冰 通讯员 杨溢智
10月27日,第九届“浙江孝贤”颁奖仪式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10位“浙江孝贤”代表从百余位孝贤人物中脱颖而出。尖山新区(黄湾镇)黄山村村民黄云龙就是其中一位。
无独有偶。去年,闸口村村民郑跃忠用独臂支撑起百岁奶奶幸福晚年的感人事迹,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第六届浙江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在评选中,黄山村村民冯沈芬与妯娌悉心照料婆婆百岁晚年,获评海宁市第六届道德模范,还入选了同年7月“中国好人榜”候选……
践行孝老爱亲风尚,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在这座户籍人口仅2.3万的小城镇,孝老爱亲等事迹频现,道德模范的光荣榜上不断刻下尖山人的印记,点亮道德之光,绽放精神之美。
淳朴乡风孕育道德模范
尖山新区(黄湾镇)位于海宁市东南隅,是一处生态宜居福地。有别于其他镇街道平坦的地势,这里有着杭嘉湖平原上少有的丘地,虽不至于“十里不同天”,但却能听出这里人口音的略微有别,方音土话一开口竟有些质朴与可爱,进而在言谈举止中更能感受到民风的淳朴与善意。
回顾尖山历年来涌现出的道德模范,曹伟丽、黄云龙先后上榜“浙江孝贤”,冯沈芬、周雪勤、马凤妹、黄云龙、郑跃忠、曹伟丽等6人获评浙江好人,他们善良、包容、无私、感恩……从这批道德模范身上,人们可以看到诸多美好的品质,孝老爱亲,尤为熠熠闪光。
作为海宁的长寿之乡,尖山新区(黄湾镇)长寿老人众多,老龄化率已经达到34.3%,居全市前列,央视《夕阳红》等栏目组也因此多次上门,拍摄有关专题片。
长寿,一方面得益于尖山优异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也与这里浓厚的孝老爱亲氛围离不开。
黄云龙是黄山村村民。此前,他在网络上发布的一条记录老人幸福时刻的视频,感动无数网友,点击量达到226万次。他也是远近出了名的孝子、孝孙,十几年来无微不至地照顾104岁高龄的奶奶和84岁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
他把对两个老人的爱融入到各种细节里。家里的第一台空调装在老人房间,采光最好的屋子留给两位老人;老人身体还好时,带他们到宁波、杭州、上海、北京等地游玩;在老人房安装摄像头,只要老人有走动,他的手机上就会发出提示音。
“要给妈妈和奶奶最好的陪伴。”黄云龙表示,父亲在他7岁时过世,自此之后便是奶奶和妈妈肩负起抚养孩子的重担,撑着这个家前行。
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孝老爱亲不是个例,而是一种大众化的社会现象,大尖山下老人多,幸福更多,造就了一批新时期尖山人的道德模范群体。
同样是黄山村,冯沈芬与妯娌悉心照料婆婆包金逢百岁晚年的故事也温暖你我。婆婆包金逢在77岁和86岁时生了两场大病,冯沈芬与妯娌坚持日夜守护,耐心地喂粥、细心地擦身、暖心地宽慰。正因冯沈芬和邬勤芬妯娌二人常年累月爱的浇灌,包金逢的百岁晚年十分幸福。
“孝老爱亲”吹来阵阵文明新风
仰望星空,总有一些力量让我们深受感动;俯视大地,总有一些人让我们精神抖擞。道德模范的不断涌现,根植于这座城市的丰沃土壤。
潮城劲吹文明风,遍地盛开文明花。我市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一直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对老人孝、对亲人爱,诠释人生真谛,弘扬优良家风,做文明的榜样,树文明的典型。
一个道德模范就是一座精神丰碑。去年,当郑跃忠带着省道德模范的荣誉从杭回家,尖山新区(黄湾镇)党委早已为他准备了另一份荣誉和“任务”,在他的家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分享他的感人事迹,以进一步传播文明理念,为区(镇)奋进“一城两地”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区(镇)艺术团也以他为原型,创作情景表演唱《孝》,塑造了一个心中有爱、坚强、慈孝的当代道德模范形象。在一次次文艺演出中,登台唱响孝慈故事,向社会弘扬慈孝之风,取得了良好反响。
“好!太好了!”去年6月13日,戴岳根和两位年过六旬的侄儿戴玉金、戴建金一大家子,回到了他们在黄湾村小街上的家。这是他们的家改造成黄湾乡风馆后,首次回来。“看到政府对我们的老宅重视,布展成的乡风馆很好,我们很开心。”戴家叔侄都表示,要邀请自己的朋友们来看看,感受黄湾的风土人情。
重换新生的乡风馆设有文明实践厅、历史文化展区、民俗文化展区、乡贤名人文化区、家风家训展示区等,是区(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也是同心家园,还是慈孝文化、农耕文化、乡贤文化的传承基地。
为让有德者常在,有德者有得,近年来,尖山新区(黄湾镇)不断加大对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培树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做到学有标杆、行有规范,点燃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道德建设的热情。
伴随着一批批先进人物的评选,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幕幕温暖的瞬间,让尖山的道德图景更加璀璨。层出不穷的道德模范、“尖山好人”,如春风化雨,滋润大地,如曙光熹微,温暖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