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剧组等待拍戏的群演。横店影视城提供
一年一度的横店影视节已经落幕,但影视梦还在横店这片土地上发酵。每年都有众多的电视剧和电影在横店取景拍摄。今年,在横店拍摄的剧组累计达342个,其中120个为筹备及在拍剧组,222个剧组已杀青。
这片光影交织的土地吸引着天南海北的人来追梦。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叫“横漂”。“做横漂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对每一位“横漂”来说,都有着不同的答案。
横漂之家”。横店影视城提供
在横店“跑龙套”是开始
时至这个清秋,“横漂”陈恩涛的群演生涯已满12年了。陈恩涛参演的第一部电视剧叫《心远》,角色是学生,参演日期他记得很清楚:2008年10月20日,自己一共在剧组待了50多天。
“大多数的时间都在等待。然后,就是重复。一个镜头,不同机位、不同情况重复拍好多遍,听指令、行动。”他说。
从最底层的群演做起,他“磨”了百来部戏。陈恩涛对自己的“演艺生涯”的经历“如数家珍”。一些角色有名有姓,一些可能只是露个脸、甚至不在镜头里。
“像陈恩涛这样坚持下来的不多。”演员公会演员管理部经理宋强说,群众演员这一行业很苦也很残酷,淘汰率太高。对于毕业生来说,这里有很多很好的锻炼机会,是个不错的平台,但不适合想要快速成名的人。
其实,普通人印象中的“跑龙套”,也分为好几种类型——群众演员、前景演员、特约演员。一般来说,“横漂”来横店后,办了“演员证”,就算正式成为“群众演员”了;群众演员里,面容姣好、身材不错的,就有机会被选为“前景演员”;接下来要想成为“特约演员”,则需要更优秀的专业能力。
“横漂”生涯13年的张海峰,就是一名优秀的“特约演员”。
张海峰毕业于河南艺术学院。刚入行,拍摄第一部戏《爸爸天亮叫我》时,他却栽了跟头。
“当时饰演一名警察,有四个机位,从远处跑向镜头,单这个画面,我NG了很多次,现场20多个人耗着,压力大到不敢想。”张海峰认为,吃苦抗压,是这份职业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
“早上六七点的戏,两三点就得集合去化妆,一直到傍晚,甚至半夜,常常是超负荷在工作。像我手上的这个伤,是上个剧组留下的,当时都没发觉。膝盖、后背还有大大小小的旧伤,一直好不了……”提及群演生涯的种种心酸,张海峰历历在目。
好在,他扛住了。近些年,他在剧组担任的角色也越来越“重”——去年在古装剧《皓镧传》中饰演王陵,在今年8月首播的《且听凤鸣》中饰演师兄吴有道,在本月热映的《如意芳菲》中饰演三叔。
在剧组等待拍戏的群演。横店影视城提供
演员公会为“横漂”影视梦加码助力
横店“演员公会”,全称为“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第一个专门为群众演员服务的组织,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关注群演福利福祉的公益性组织。这也是“公会”的由来,取的是“公益”之意。
“每个职业都有各自的难处,做‘横漂’演员更为不易。”宋强说,“我们的工作就是更好地为‘横漂’演员服务。”
2018年,演员公会修订了群众演员收费标准,规范群众演员薪酬,主动处理和解决演员受伤事件、劳资纠纷,规范“横漂”演员市场,保障“横漂”演员权益。
“早期,群演每天赚80块钱,2016年提升到100元,2020年改革后,日薪有120元,每超时1小时多12元。我们有开发专业的网页来统计,每半个月发一次工资,错账率很低。”宋强介绍,公会还和剧组达成协议,为入组的每一个群演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每人每天2元,提供基础保障。
“每发出一张演员证,演员公会就多一份责任。大家都是来追梦的,起码得把这个‘梦境’打造好。”宋强说。
今年初,受疫情影响,留在横店的群众演员下降至1000多人。而往年“横漂”演员每日活跃人数在7000人以上。宋强介绍,当时剧组都暂停了,群演没有收入。“演员公会在3月给每位群演发放了500元的补贴。”
群演也能站上“颁奖台”
《我是路人甲》中有句台词:“生活绝对不会亏待任何一个有理想的路人甲。”
可真想从成山成海的群众演员中脱颖而出,几率小之又小——数届“文荣奖”颁发“最佳群演奖”(也被称为“优秀横漂奖”/“优秀特约演员奖”)的举动,可以说是开行业内先河,让群演站在了舞台中央。
记者了解到,今年获得优秀横漂演员奖的五位演员耿黎明、徐薏雯、毛健平、沈雪炜、卫文兵,都是在横店演了至少7年以上的老演员。他们在拍戏之余,不忘提升专业能力。
陈恩涛告诉记者,闲暇时,除揣摩表演,他会学习武术、舞蹈、骑马等,“演员公会也在给大家提供免费的培训班,每个月也都会安排选拔活动。演得好,机会多,收入自然会高。用心去学很重要,不仅是在表演时做好动作说好台词。”
陈恩涛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他说,自己近几年业务水平提高了,出镜的画面也越来越多,“我在《老九门》里与陈伟霆演对手戏,播出后,有好几次被观众认出。”
谈到刚落幕的2020横店影视节,有群演说,“作为资深横漂,我们也是和横店一起成长起来的,影视节的举办,特别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荣耀和参与感。这里,是能让人实现梦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