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作为蜀国的COO到CEO,和刘备相比,诸葛亮的个人能力更强,但是为什么刘备死后,蜀国也日渐衰落?
诸葛亮
诸葛亮虽然有才能,但是他在用人方面还是不及刘备
刘备在的时候,蜀国有五虎上将。刘备死后,姜维北伐时,蜀之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无人可用,只得让原来在关公帐下做书记的廖化(做过山贼,归顺关羽)做先锋。这就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典故。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就是因为诸葛亮没有去培养年轻人。
元俭
诸葛亮太小心谨慎了,他不能放手让他人去做事,因为他唯恐别人做不好。他不相信别人,不能放手让别人去做,手下的人就得不到锻炼和施展,自然很难出人才。因为就算有人才,你不给他机会,他也被埋没了。
有句话叫“君闲臣忙国必兴,君忙臣闲国必衰”,就是说一个团队要合理地分工。你累得要死,又没有培养出人才,团队就危险了
做事过于追求完美,放不过自己,放不过别人。
马谡
马谡该杀不该杀?这是一个人格测试题,说该杀的都是追求完美,说不该杀的是差不多得了
马谡是诸葛亮最大的粉丝、最得力的助手、也是接班人的重要人选。但他有很强的表演欲,为守街亭的事儿立下了军令状,本想在前方捞个功名,不想阴沟翻船,损兵折将。
诸葛亮本可先把他先关起来,等气消了再说,毕竟蜀国本来就没人才,犯一个错就给废了,那只有偏执的人才做的出来。
马谡是没碰到好主子,如果是在司马懿帐下混事,他遇见这事儿,一定会从轻处理的:先撤职查办,关个禁闭的,让马谡闭门思过一段时间,然后放出来戴罪立功。
这种处理方法可以给马谡成长的时间和空间,让他在挫败中成长。其实,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包括司马炎祖孙三代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善待部下。所以后来司马篡曹魏的时候,他底下的部将大多跟他走了。
眉毛胡子一把抓,统得太死
诸葛亮与司马懿PK,给他下个帖子,大概意思是说说咱们两个是哥俩好,今生缘,想在某年某日某刻在某地点与你会会功,你摆你的龙门阵,我摆我的八卦阵,玩一票。
司马懿
司马懿接待蜀国使臣很隆重,搞了个饭局,期间问蜀国使臣,“您家丞相近来如何?”那人说,“我家丞相近来挺闹心。”司马懿再问:“闹什么心呢?”那人说,“军中二十军棍以上的事情要经他批准。”
司马懿一听马上就乐了,心想这军中二十军棍的事儿该谁来管?
一个企业家这样管理团队,到最后肯定要累死。
诸葛亮解释他这种行为时说,我不是不知道这样做的弊端,但是因为先帝对我太好了,我接受了先帝托孤的重任,就不容许自己出差错。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我们姑且可以认为他包揽大小事情绝不是为了专权,唯一的原因是对别人做事不放心,怕下属做坏了做错了事而损害整体利益。但是,在这种“不放心”之下,下属被夺去了应有的权力,其积极性和上进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其能力和水平因为得不到锻炼与提高。领导者要想大事,做决策,抓全局、关键性的工作,让下属去处理局部的、一般的、日常的工作。如果什么都想干,可能什么都干不好。然而,注重细节的诸葛亮却在细节上功亏一篑,根本原因就是失“度”,管理总需有一个“度”,如果过度了,不但管不好,而且会到处出娄子。所以下属的职责要让他们自己去履行,这样,领导者不但可以从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处理大事,而且可以使下属独当一面,发挥他们的潜能,利于推动工作。人生在世,应当勤奋、奉献。但是,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因此,做工作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千万不可把自己逼得太紧,如果过度劳累,极有可能适得其反。所以,领导者在工作中,要讲究工作方法,善于用人、用能人、用素质高的人、用有思想的人,让他们与之同舟共济,共谋发展,共创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