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百县千村行(261)丨阿坝茂县高半山群众脱贫经:产业结构调整

2020-11-04新闻12

高大茂密的樱桃树林里,浅浅的野草如茵,人踩在上面绵软厚实。11月4日上午,阿坝州茂县沙坝镇白布村贫困户何忠洪在自家的樱桃地里拉枝,伴随着轻微的“嘿嘿”声,他不时地上蹿下跳。

“枝拉低了方便采摘,接下来还要剪枝、施追肥、灌水等,冬季功夫下得足,明年才有好收成。”何忠洪说,现在一家人的收入就指望这些樱桃树。

在高半山产业结构调整中,茂县一大批像何忠洪这样的群众由传统玉米、土豆种植变为樱桃、青红脆李种植,有的脱了贫,有的变富有。

送上门的贷款买150株樱桃树

何忠洪家原居住在海拔2800米的山上,家里4口人,他与年迈的母亲、长年患病的妻子和读书的儿子相依为命。

“在山上只能种玉米土豆,玉米亩产量300公斤左右,亩产值不到800元。”何忠洪说,那时一家人吃饱饭都成问题,而且山上吃水难,发展生产用水更难。像何忠洪这样居住在高半山的生活困难群众在茂县曾是一个很大的群体。

转机出现在茂县财政转移支付高半山产业结构调整项目的实施。该项目聚焦因灾整村整组集体搬迁或大部分已搬迁形成耕居分离的耕地、农户已自动搬迁的耕地和3年以内没有形成植被的撂荒土地,项目鼓励当地以乡镇为主体营造经济林或者生态林。

“造林全程都有相应补贴。”茂县林业和草原局项目办负责人许维宏介绍,政府一次性兑现苗木补贴100元/亩,管护费经每年验收合格后补助260元/亩年,补助期限经济林3年,生态林5年。

受政策激励,2017年,已经搬到黑水河畔新家的何忠洪到处购买樱桃树苗,准备发展经济林。“山上一家人有150株5年龄的樱桃树苗,因为海拔太高,一直不结果,准备卖。”何忠洪说,自己现居住地海拔要低些,买来说不定能结果,他决心博一把。

正在这时,茂县农行的信贷员找到何忠洪说,他的信用评级比较好,可以给他贷款5万元。“妻子多年患病,已欠了不少账,我当时本来不敢也不能再拉账。”何忠洪说,但农行的干部和当地村干部都支持他贷款发展生产,他才下决心贷款,并用钱买下那批樱桃树苗。

“第二年就开花结果。”何忠洪说,2019年和今年,这批樱桃树已分别给他家带来了7万元和6万元的收入。

积劳成疾的贫困户靠青脆李保收入

1公斤白糖,0.3公斤蜂糖,1.5公斤水,称好,勾兑。11月3日中午,在强烈阳光下,茂县黑虎镇耕读百吉村贫困户张朝斌佝偻着身子,艰难地给7箱蜜蜂备食。

“明年青脆李开花了,它们不但不需要喂,还可以产出蜂蜜。”张朝斌打趣说,不但这些蜜蜂,而且他们一家人,都靠着家里的青脆李生活。

耕读百吉村地处高原山地,平均海拔2500米,是一个原生态羌寨。全村172户、71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4户、141人,有耕地860亩,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后,主要种植青脆李和花椒。

今年60岁的张朝斌年轻时曾是村里出了名的干活好手。据他自己介绍,30岁上下时,张朝斌靠上山捡虫草、贝母等中药材,一年收入可以达到8000元,那时县里的万元户都很少,他家算一个。而且,他除了种自己家的4亩承包地,还开荒9亩土地。

因为劳累过度,张朝斌年纪轻轻就落下一身病——痛风、高血压、糖尿病等。“近20年来,阿坝州、成都市的医院差不多跑遍了。”张朝斌说,存款花完了,还欠下不少债,他家也变成了贫困户。

对张朝斌来说,重体力活基本干不了,于是,开荒地全部退耕还林。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他家4亩承包地种上了青脆李。依靠青脆李收入、公益性岗位、退耕还林等政策性收入,张朝斌一家于2017年脱贫。

“茂县财政转移支付高半山产业结构调整项目总投资5316.73万元,共完成41.89万亩土地利用转型。”许维宏说,到目前来看,该项目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群众不但增加收入,还提高了高半山水源涵养能力、减少了水土流失、提升了治理区生态景观质量。

“正常年份,青脆李可以有2万元左右收入”张朝斌说,除了自己家,整个村子的青脆李开花时为蜜蜂提供了很好的蜜源,镇政府2018年给他家提供了4箱蜜蜂,现在已发展到7箱,今年卖蜂蜜有近5000元收入。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