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鸭绿江畔,永远铭记最可爱的人

2020-11-04新闻18

奔流不息的鸭绿江水,氤氲着两岸的风景。断壁残垣的鸭绿江断桥,记录着昔日的沧桑。提起辽宁省丹东市(原安东市),人们自然会想起抗美援朝那场伟大的战争。这座经历战火洗礼的城市,是抗美援朝坚强的大后方。这里见证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和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见证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和志愿军将士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这里是许多志愿军老兵魂牵梦萦的地方。

春华秋实,四季流转。在丹东城北的一座小山上,巍然耸立着抗美援朝纪念塔,纪念塔周围矗立着4处志愿军将士的群雕。在志愿军将士群雕的“注目”下,几十年来,丹东军地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激励广大军民赓续红色血脉,建设英雄城市,巩固强大国防,让这座“红色东方之城”的底色愈发深厚。

鸭绿江畔的中朝友谊桥和鸭绿江断桥。

28万人民订立爱国公约

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

来到鸭绿江边,站在断桥旁,仿佛仍能听到当年战斗的号角、炮火的轰鸣。

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那一年,丹东全市28万人民订立爱国公约,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血给血,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多少就给多少……以各种不同形式表达着相同的心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丹东有两万多名青年踊跃参军,数万名民工奔赴前线,丹东人民义务献血58万毫升、捐献96亿元(旧币)支援战争,全市3万多名妇女为志愿军官兵做鞋38万8千多双、大衣1万多件、棉被3万多床……

鸭绿江断桥上的弹孔和残痕,记录着敌机轰炸的野蛮,也诉说着丹东的荣光。整个抗美援朝期间,丹东共涌现出各类英模人物2000多人。

鸭绿江水静静流淌,岁月逐渐抚平了战争的创伤。这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早已融入丹东的血脉,成为丹东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丹东军地有关部门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丹东现有抗美援朝参战老兵1138人。而每名老兵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战斗经历,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传承红色基因,丹东市委宣传部、丹东军分区、丹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同发起“英雄城市寻英雄,英雄城市学英雄”系列活动。

丹东市委宣传部组织广播电视台、抗美援朝纪念馆和社会力量联合出动,抢救性拍摄抗美援朝口述史《铭记》。以“寻找最可爱的人、讲述最可爱的人”为主线,重点采访志愿军老战士、支前模范和铁路、电力等国防动员战线老职工,通过亲历者和见证人的讲述,加深人们对抗美援朝精神的理解,激发爱国强军正能量。

丹东市英华山上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和抗美援朝纪念塔。

112名老兵口述实录

让英雄的故事传遍千家万户

《孙景坤:赫赫战功,深藏功名》《刘克仁:九死一生,始终无悔》《何良才:机智勇敢,通信立功》……8月31日,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开播。同一时间,丹东市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多平台联动,刊登播放抗美援朝老战士系列报道。他们把这些英雄的事迹作为国防教育的鲜活教材,全方位、多渠道向全社会发布,营造英雄城市学英雄的浓厚氛围。一个个英雄的形象走进人们视野,一个个英雄的故事传遍千家万户。

丹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江宏立告诉记者,在采访对象的选择上,他们力求兼顾各次战役和重大事件,兼顾各兵种、各部队,兼顾各个省市。目前,他们已完成112人的采访,其中有一级战斗英雄张积慧,二级战斗英雄郑起、韩德彩,白云山团副政委吕品,南启祥、白清林、程茂友等一批老将军,《英雄儿女》王成原型之一蒋庆泉,一等功臣孙景坤,102岁独臂战斗英雄蒋文,最小的志愿军女战士刘军……还有铁路、电业等各行业的支前模范。

每集纪录片以一位抗美援朝亲历者的讲述为主,辅之以抗美援朝史料画面等。为吸引各年龄段的受众,他们根据不同播出平台,分别制作、精准推送相关视频。如时政新闻类节目,每集时长为5分钟左右;短视频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在央视纪录频道则推出时长45分钟的节目。

“我们就像打仗一样,同时间赛跑。”《铭记》栏目编导之一、丹东电视台记者张萍说,在采访韩德彩老英雄的过程中,老英雄紧紧抓住她的手,反复说了好几遍“再晚,就来不及了”。

同张萍一样,《铭记》栏目的主创人员怀着一颗赤诚初心加入采编队伍,让采访活动变成一次“关爱最可爱的人”公益活动。在完成摄制任务的同时,他们还为采访中了解到的生活困难、身患重病的志愿军老英雄、支前模范募集慰问金或慰问品,送去温暖和关爱。

如今,《铭记》栏目的收视率越来越高,影响范围越来越广。一些中央媒体提出合作意向,多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主动提供采访线索。丹东市委宣传部领导表示,《铭记》不会止步,他们将继续采访下去,把它打造成一个红色文化公益品牌。

丹东军分区政治委员李军说:“对健在的志愿军老英雄加紧进行抢救性采访,通过亲历口述,并结合史实,还原历史原貌,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就是希望尽可能地展现老英雄们走过的峥嵘岁月,向最可爱的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110处红色纪念地挂牌

代代相传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我的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这次,在断桥边我仿佛看到了他和战友年轻时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样子。想到他们鏖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心中有说不出的激动。”国庆期间,前来丹东旅游的湖北游客张庆业激动地说,在他身后,霓虹闪烁的鸭绿江断桥游客不断,远处传来阵阵气势磅礴的红色歌曲合唱,岁月如此静好,仿佛遥遥致敬那些曾为祖国负重前行的志愿军将士。

“这是上河口铁路桥遗址。为守卫它,我和家人为志愿军上山拉过炮、打掩体、送弹药;为守卫它,志愿军高炮打下过入侵的美军战机。这座桥为志愿军赴朝作战开辟了一条运输通道。”10月2日,在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81岁高龄的李凤彬老人正为游客讲述年轻时护卫铁桥的故事。

在丹东,红色景点有了银龄志愿者,不少抗美援朝战争遗址遗迹还有了铭牌。市民周先生告诉记者,他在“丹东发布”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该市为抗美援朝遗址遗迹安装铭牌活动后非常感动:“在当年抗美援朝的地方竖立铭牌,让人们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这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大家不忘历史,代代相传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为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国防教育模式,丹东市委、市政府对110处抗美援朝战争遗址、遗迹、纪念地进行全面修复,推出“一馆多址”抗美援朝连线红色游,为社会各界开展国防教育提供平台。

重新修复开馆的抗美援朝纪念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前指挥机关旧址、空军指挥所旧址、志愿军驻安东办事处旧址、钢铁运输线起点上的两座桥梁旧址、大山深处的抗美援朝后方基地……110处抗美援朝遗址、遗迹和纪念地挂牌活动正在推进,不久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游客眼前。“在深入挖掘我市红色史料、红色革命遗迹遗址和红色文化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去做的,我们要把讲好丹东红色故事的系列工作坚持下去,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通过传承红色基因立德树人,告慰197653位志愿军先烈英灵。”丹东市委宣传部领导说。

“1950年10月,志愿军炮兵第1师入朝前夕,在丹东集结待命,进行战前动员,战士们群情振奋、斗志高昂。时任志愿军炮兵1师第26团5连指导员麻扶摇被战友们高涨的战斗情绪所感染,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下一首出征诗《打败美帝野心狼》(后被谱曲并改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这里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词的诞生地。”在抗美援朝下河口公路断桥遗址,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馆长解本胜讲述完麻扶摇创作《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故事后,带领游客一同唱响那熟悉的歌曲:“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图片:崔鹏 摄

#志愿军#抗美援朝#丹东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