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国航企首获拉姆查兰奖 与天猫同获数字化转型实践奖

2020-11-03新闻11

民航资源网2020年11月3日消息:10月30日,第四届中国管理界的权威奖——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评审大会在第七届《哈佛商业评论》中国年会期间举行。云南航空产业投资集团“保腾芒机场群协同创新管理,助力区域民航高质量发展”的管理实践荣获本年度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之数字化转型实践奖,此案例将入选《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案例库。这是中国航企首次获得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与天猫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数字化运营指标体系构建”项目共同获得了数字化转型实践奖。

参加本次竞选企业共超过140余家,云南航空产业投资集团实践管理案例从行业引领性、管理有效性、运行可持续性、可借鉴性、行业领导者的领导力5个维度全方面地展现新时代民航中小机场群高质量发展新模式,诠释了人民航空为人民的美好愿景,获得行业一致称赞。

作为一个非营利评选奖项,“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评委会由北大、清华、人大等多位商学院院长和战略管理学专家组成,自2017年创办以来因其权威性、公正性和及时性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其中荣获过全场大奖的知名企业分别有:2017年腾讯、伊利、中信;2018年蚂蚁森林、百度人才智库、网易云音乐;2019年中通快递、中国平安、TLC。

一、敢为人先,铸就区域交通变革基因

“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由《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联手世界著名管理咨询大师拉姆?查兰先生在2017年创立,旨在表彰具有创新和借鉴贡献的中国企业,搭建学习管理实践经验的平台。

进入后疫情时代,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环境下推动城市群与机场群协同发展,丰富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内涵,探索建立机场之间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格局,运用“多式联运”方式破解机场自身发展的瓶颈限制,践行真情服务理念,落实服务承诺,实现城市圈高质量发展,是全行业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大课题。2020年6月,以中国云南省保山、腾冲、芒市三地为代表的区域三角形空地协同一体化创新模式正式启动,目的为解决针对雨季气候条件多变,严重影响航班正常起降和旅客出行的痛点,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精准逻辑算法等技术驱动,打造区域机场群一体化运营的管理创新平台,突破三地区域固有的空间尺度限制,协同整合空地交通运输资源,统一地面交通服务保障标准,打破原有多机场管理中信息孤岛、应用孤岛和资源孤岛三大问题,实现航班计划起降机场灵活变更,航班临时备降无缝隙保障和客货地面运输快速接驳,构建“运行信息实时沟通,协同放行,协同起降,协同保障”的一体化运行模式。为打造滇西保腾芒机场集群效应、航空资源共享、旅客便捷出行闯出了一条新路子,也为我国民航中小机场“群体化”发展找到了一条新路径。

二、齐心协力,共享多式交通成功实践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类似滇西保腾芒机场群的中小机场集群多达32个,涉及机场130家,除西藏自治区外,几乎其余所有省份都有类似云南滇西机场集群分布存在,对推广到全国范围内中小机场集群的协同运行实施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与意义。在2020年第三届民航中小机场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上,民航局副局长董志毅指出:中小机场要更加适应我国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在与其他交通形式的合作上要更加主动,建设上要更加共享,军民融合发展上要更加融合。为此云南民航在局方指导下,地方人民政府支持下,云南航空产业投资集团、相关航空公司、空管等各方协同努力,打造集“安全、便捷、高效、绿色”为特点的云南滇西机场群空地协同创新运行实践,探索建立支线机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一)统一协调,推动组织创新。

为保障保腾芒滇西机场群协同运行一体化的顺利实施,昆明机场运管委牵头联合三地机场设立滇西运管委。滇西运管委将航空公司、保腾芒三地机场、空管等单位联合在一个平台,此外,各市交通运输局、腾冲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共同推进保腾芒协同运行相关工作,包括气象预判、决策研判、运行实施三大保障模块。

(二)打破条块,推动制度创新。

在推进滇西空地协同运行过程中,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多次协调,理顺各成员单位协同关系,明确责任、权力、义务的边界,创新机制打破区域条块分割的管理局限,实现多主体的信息共享、流程再造、决策协同。运行安全方面:空管关注天气变化,了解空域其他用户活动情况,对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根据航空公司调整计划制定流量管理方案;协调军方释放相关空域,协调机场做好航班放行。服务保障方面:航空公司负责和相关部门签订旅客地面运输协议;负责各公司之间签订旅客换乘换班转运协议;负责通知旅客航班目的地变更信息,并且做好旅客退改签手续等工作。整个保障流程突出了滇西机场群空地融合的衔接能力和服务品质,也表现出了地方政府、机场、航空公司等单位之间协同联动、各司其职。

(三)智能引擎,推动技术创新。

汹涌的技术科技浪潮正改变着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新技术融入滇西机场群协同运行管理,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大运行协同为驱动,大平台决策为变革,成功开发并上线滇西机场群协同运行系统工具。该系统功能包含运行监控、天气研判、签派决策、旅客管理等模块,系统融合了ADS-B,车辆定位、旅客等数据,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了跨实体(气象、民航、大巴公司、旅行社、政府、OTA)协同,多信息流(旅客信息、航班运行信息、气象信息、地面运输信息)的综合计算,实现了对航班取消概率的预测、运行的数字化协同、全流程跟踪、事后分析等多个板块。

三、善作善成,创造区域价值提升牵引

保腾芒空地协同运行根据三地气候差异,因地制宜,抓住机场主要特点、功能和作用,找准发展定位,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着力提升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破解腾冲雨季保障难题,聚焦旅客最为关注的航班正常率,推动保腾芒城市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多维度发展,为区域城市资源共享、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便捷出行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实现多方共赢。

第一问计于民,提高旅客出行保障力。遇到天气原因航班无法按计划降落目的地机场时,提前启动空地协同创新运行模式,经批准更改航班目的后改降到其他机场,再通过地面联运保障机制在将旅客送抵最终目的地,减少对旅客行程的影响,真正体现了以旅客为中心、旅客便捷出行的要求。据统计,2020年实施保腾芒空地协同运行期间,腾冲、保山、芒市三地机场航班正常率分别为91.26%、86.17%,92.43%,同比增幅6.14%、5.42%、5.11%。其中腾冲机场返航、备降航班分别为11架次、2架次,较同期分别减少35.29%、93.10%。通过区域优势互补差异,着力攻克制约航班正常运行瓶颈,较大程度提高了保腾芒三地机场的航班执行正常率,让旅客出行更放心、更便利。

第二绿色集约,减少航空运营损失力。滇西机场群空地协同运行可看做由保山、腾冲、芒市组建的三条跑道,形成滇西大机场,将空地交通及保障资源集约整合,寻找运行保障最大公约数,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将国家的投资变成为老百姓出行提供的良好支撑和保障。据悉,自2020年6月项目启动以来,截至2020年8月,保腾芒三地共实现联运航班275架次,总旅客数23539人次,已实现11238人次旅客转运,平均转运率47.74%。按平均票价600元计算,帮助航空公司减少了674万元的损失。此外,通过对比分析实施空地协同转运与返航备降的运行成本,可得出因天气原因航班不能正常降落目的地机场时,实施空地协同转运相比较选择返航备降节约成本23%,且随着可能面临连续几天飞不了而使航班备降成本成倍增长。

第三抢抓机遇,激发经济发展推动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为进一步把握和适应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大趋势,将多式联运作为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实施空地协同一体化运行,可以更好地拉动三地的旅游经济,为三地旅游业加快发展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运输保障。同时可以改善保山、腾冲、芒市等招商引资环境,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是民航行业创新的改革措施,不仅在点上突破,而且实现了整个面上的联动,通过经济社会和安全效益的全面协同,推动民航运行管理模式的改革发展。

在新时代的发展冲击下,领导力变革、战略调整、企业内外部资源整合、组织与文化重塑等全方位考验着企业乃至行业的管理能力,迫切要求我们把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地寻找变局下依旧适用的管理实践,挖掘如跨区域间的协同合作、信息共享等新生的管理模式,这也是“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的初心。云南滇西空地协同运行成功实践标志着民航与其他交通方式主动求变,打破定势,跨界合作,积极融入区域交通一体化潮流新时代已被开启。尽管作为支线机场群整合区域内地面交通资源,盘活城市圈区域经济灵活发展,辐射周边以及国内具有相同属性条件城市群的成功典型案例,但其多式联运距离实现最终目标(城市群内各交通资源形成多节点、广覆盖,安全、便捷、高效、集约、绿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还具有较大差距。下一步云南滇西空地协同创新运行应时代发展,顺民声需求,求创新,追卓越,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借鉴当下多式联运创新模式,聚焦运行难点,深入打磨协同发展思路,育新机,开新局,进一步增强行业发展的信息和决心,以满足旅客出行需求为抓手,突破固有思维定式,激发和凝聚创新创造合力,共同谱写我国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史崭新的华彩乐章。

#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