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路桥新闻网
□全媒体记者 阮王琦
“川老师,我的车子抛锚了,能不能麻烦你过来帮忙看一下?”
“好的,你稍等,我马上过来。”
“川老师,我的车子无法启动了……”
“可能电瓶没电了,我帮你搭一下线,再开一段路,估计是没问题了。”
……
被“小黄车”车主尊称为“川老师”的人叫陈吉川,金清镇日升村人,1962年出生,先天腿部二级残疾,却努力学习修车知识,先后从事过制衣、修车等工作。他以残助残,只要“小黄车”车主一个电话,无论多远都风雨无阻赶去免费维修;他乐于助人,只要有残疾人表示经济有困难,都会免除其修车费,甚至还会倾囊相助;他无私奉献,每个星期一、二,义务承担起“小黄车”修车任务,已为近千名残疾人提供3000余次服务。日前,记者从区残联了解到,陈吉川上了“浙江好人榜”。
我更懂残疾人的难处
全区250多位残疾人有个共通点,那就是他们的手机通讯录里都有陈吉川的电话号码。“这是我们残疾‘小黄车’的‘抢修热线’,只要一个电话,川师傅马上带着工具来帮助我们。”“川师傅修车除了效率高,修得好外,还不收钱。我们有时候都很过意不去,但是他却不以为然。”……说起川师傅,残疾人朋友们都像打开了话匣子,说不完他的好。
这不,残疾人应秀华去年正月初二准备去镇区买东西,没想到,刚开出家四五百米,车子就抛锚了。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叫谁也不好,无奈之下,她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陈吉川打了个电话。没想到20分钟后,川师傅赶到了。原来是一个挂档的螺丝掉出来了,半个小时就修好了。“大过年的,大家都休息,没想到川师傅不休息,随传随到,他真是我们残疾人‘小黄车’的‘守护神’啊。”虽然事情过去了一年多,应秀华还记忆犹新。
陈吉川不只是随叫随到的修车“及时雨”,他还“定期坐诊”。在区残疾人辅助器具维修服务中心,一个由残联办公室改造成的40平方米左右的门面房里,他一个星期两天在这里为大家修车,方便桐屿、螺洋、峰江、路南、路北等街道的残疾人;而另一个地方就是他的家,他在家里搭建了一个临时维修点,方便横街、蓬街、新桥、金清等地的残疾人。
“两个维修点,将全区的残疾人都照顾到了,让他们更方便了。”区残疾党组书记罗新生说,每周一、二,陈吉川都开着他的“小黄车”到区残联为大家修车,不说麻烦,每个月油费都得倒贴200元,再加上抢修,那费用就更多了,“可是他从来不计较这些,一接到电话,就会立马赶去现场。”
应光林不会忘记,前年12月中旬的一天,他开车去三门健跳,回来时车子坏了,近的修车店要么不会修,要么没配件,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拨通了陈吉川的电话,没想到陈吉川二话不说,马上就赶了过去。等陈吉川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7点左右,他饿着肚子,在刺骨的寒风中,就着车大灯和手机“手电筒”,把车子修好了。“那天,川师傅在冷风中站了一个多小时,没有一句抱怨的。我感觉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我那时候的心情。”应光林回忆道。
对于这些事,陈吉川总是一笑而过。他说,自己也是残疾人,更懂得“小黄车”对于残疾人的意义。“小黄车”坏了,就相当于失去了二次行动能力。“我比其他人更懂残疾人的难,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去帮助他人解决困难,我觉得很有意义。”陈吉川如是说。
这么有意义 那就继续做下去
说起陈吉川免费为残疾人修车,要从2017年6月的台州“四小车”整治行动开始说起。“四小车”整治行动开展后,原来的老式可运营的残疾车迅速被取缔,取而代之的是一款黄色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被大家称为“小黄车”。然而“小黄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陆续出现各种小毛病。由于这些“小黄车”来自不同的生产厂家,去普通修车铺,不说零件不好找,维修费用也不低,而残疾人的经济条件都很一般,修车成了大家共同的难题。
区残联将这些困难看在眼里,在多方观察后,找到了陈吉川,希望他能发挥特长,帮助大家免费维护保养“小黄车”,而这个想法和陈吉川的想法不谋而合。
其实,还有一个人对陈吉川的影响很大,那就是他的妻子高美芳。“像拆卸发动机、拧螺丝等,他一个人是完成不了的。”高美芳说,刚开始的时候有点不理解,后来也理解了,“他一直是热心肠的性格,看到别人有困难,总会想着去帮忙。作为妻子,我肯定理解他,既然这么有意义,那就继续做下去吧。”
妻子不仅是陈吉川的左膀右臂,还很支持他做这些事。以前陈吉川在路桥、椒江开汽车修理店时,遇到些残疾人来修车欠账的,他会主动把费用免掉,遇到特别困难的,还会倾囊相助。“我的生活要比其他人宽裕些,见到那些困难的,能帮多少是多少。修理店开了五六年,除去房租,只攒下两三万元。”话虽这样说,高美芳还是默默支持陈吉川做各种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