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全景回顾 | 2020文学·童年·阅读主题论坛暨亲读者大会

2020-11-02新闻8

南京成功申报“世界文学之都”一周年之际,南京市文学之都促进会作为支持单位,亲近母语于10月31日-11月1日,在南京大学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2020文学·童年·阅读主题论坛暨亲读者大会”。

钱致榕、叶兆言、彭懿、李琦、徐冬梅、伍松等众多专家、学者、作家、名师,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老师、家长代表,围绕“我们的文学阅读,我们的母语生活”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1

看见:我们的母语课程

我们的母语,美得不可思议。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首届全人教育奖提名奖获得者朱爱朝校长与长沙芙蓉区育才学校的学生,为我们展现了一种亲近自然、亲近传统文化的母语课程《二十四节气:我的秋天》。

孩子们收集秋天的色彩,聆听秋天的声音,感受秋天的味道,触摸秋天的样子,吟诵关于秋天的诗词……课堂上弥漫着秋之韵味。

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刘颖老师作为开幕式主持人上台,为我们介绍了与会嘉宾,并欢迎各位老师和家长的到来。

南京市文投集团副总经理、南京市文学之都促进会秘书长闻一武先生为本届论坛致开幕辞。“金陵自古是人文汇聚之地,我们欢迎所有关心文学、关心教育的各方人士前来交流,希望通过各界的努力,让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儿童都能享受文学的生活、母语的生活。”

亲近母语创始人、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徐冬梅老师发表主题演讲 《不确定的现在和未来,母语教育可以做什么》 ,跟大家探讨文学对童年意味着什么,母语教育对童年意味着什么。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两所亲近母语书香校园,听听他们的实践故事。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陈慧副校长,汇报的主题是《落地,扎根——乐雅文化背景下的阅读课程建构与实施》。合理规划,有序推进,让阅读课程落地,问题转化,完善创新,让阅读课程扎根。如今,学校良好的阅读生态已然形成。

陕西省特级教师、西安煜星书院(小学部)创办人程弘校长分享的题目是《一直憧憬,努力实现》。在观察中质疑,到讨论中解疑,再到共读中去探究,共写中去提升,将母语学习变成一种习得和研究之路,学校也成了孩子快乐阅读、快乐成长的乐园。

体制外的一些学校,也有自己的创新阅读课程。

浙江省特级教师、谷里书院创始人张祖庆老师,分享的是《浸润式读写:谷里书院母语生活新常态》。书院将阅读课程、写作课程等慢慢植入孩子的生命,量变引起质变。

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李一诺老师带来了她的分享:《教育的底层是关系和情感——一土的探索与思考》。一土教育体系的核心是构建“亲密、真实、平等、安静”的关系,关系正确的时候,教育发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近年明辨中西文化之异趣,深究人类文明何所向,更是竭力行思于接续华夏学统的李琦教授,带来精彩演讲《汉字,华夏的信仰》。

“我们的文字,有一种神性,这种神圣性不是来自于神,而是来自于生活本身的严肃,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化最精微的所在。”

“同样是上、下,既可以是'卡',也可以是'正',上和下组合不好就卡了,上和下组合好,组合出美感,平平稳稳、端端正正,那就是事物的内在和谐。”

“以最大的恭敬写下每一个汉字,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对我们母语应该怀有的一份恭敬。”

2

看见:我们的文学课堂

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点灯人读书会总会长、2015“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孔晓艳老师,主持“我们的文学课堂”版块。

秋色阑珊,与我同坐。诗人、事茶人黄砉老师与三个孩子,呈现的是一节安静清雅的茶课。只有学会把心安定下来之后,我们才能品出茶的味道,我们才能感悟生活中的优雅和美好。

甘肃省特级教师、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徐世赟老师的课堂《女娲补天》,轻松有趣,自然流畅,大家都深深沉浸其中。看起来有些生涩难读的文言文,并没有难倒孩子们。相反,他们在徐老师的引导下,翻译故事、填充故事、讲述故事……玩得不亦乐乎。

徐老师在关于神话和民间故事的教学讲述中说:“作为口头文学的神话和民间故事,不只是要一遍遍朗读,更需要讲和听。”

“当最古老的故事和最纯真的儿童欢聚在一起,会唤起孩子天性中本就有的亮闪闪的东西——有面对灾难的同情,有对美好的期盼,有善良、有勇敢、有正义、有神圣的责任感。”

听过神话故事,再聊一聊《山海经》。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2016马云公益基金会“乡村教师奖”获得者、2019“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牛宇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走近《山海经》的神奇世界。

山雄伟,海辽阔,经奇幻。阅读《山海经》,一定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收获。牛宇老师说:“《山海经》不是简单的地理书,也不是只有神话和巫术,它是具有母语气质的遗产,和我们每个中国人息息相关,只有阅读它的人才可以定义它。”

说说阅读,也说说写书供大家阅读的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评论家、摄影师彭懿老师,写了很多的书,也翻译了很多经典的书,深受大家喜爱。

彭懿老师的演讲题目是《我是一位旅人(摄影图画书创作和摄影分享)》。彭老师为我们读了《仙女花开》《巴夭人的孩子》《驯鹿人的孩子》三本图画书,并讲述了这些图画书创作背后的故事。

不知翻过多少座高山,不知跨过多少条溪流,才创造出这种幻想与现实奇妙交融的独特表现形式,带给我们和孩子如此全新的图画书阅读体验。

晚间直播1:

开放的母语课程 美好的文学课堂

曾在乡村小学任教、现在希望带更多孩子读书的杨帆老师,为我们翻开论坛晚间直播的序幕。

亲近母语书香校园兰州碧桂园学校的张建设老师,分享的是碧桂园学校探究课程探索。他们学校将儿童阅读课程纳入课表,将国际、国内教育融合,开展PYP探究课程,让孩子们浸润在浓郁的书香氛围里。

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知名诗人教师丁云老师认为,童诗是最好的阅读启蒙,童诗是最好的写作启蒙。在她的童诗课上,孩子们读诗、写诗,学着发现,学着感受,学着感动,学着想象,学着表达,学着思考,建立生命与自然、文学的联接。

无论在哪里,只要热爱,儿童阅读的种子就能生根发芽,让我们听听大山深处的读书声。儿童阅读师资中级学员、来自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的付海亮老师,用他磁性的声音,诉说了一位点灯人在乡村课堂上阅读探索。

汉字妙不可言,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于反复记诵、默写汉字,形式枯燥,趣味索然。儿童阅读师资中级学员、湖南省长沙市果园镇中心小学的刘川老师,一直在进行统编教材字理识字探索,力求让这一个个神奇的方块字,融入课堂,融入孩子们的灵魂。

3

听见:文学的声音

“今天上午,我们从童谣诵读开始,从诗歌诵读开始,听见文学的声音。”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邵龙霞老师的主持开启了新一天的内容。

来自南京琅琊路小学的陆禹成同学,最近迷上了老童谣,现场用南京话诵读《大头娃》。稚嫩童声,朗朗上口的童谣,组合在一起更是有趣。

他的老师杨卉也喜欢念童谣,杨老师觉得南京童谣里,不仅藏着南京娃的童年回忆,还有许多节奏和韵律的知识。

不只是南京,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各个地方都传唱着具有自己方言特色的童谣。论坛上,响起了各地方言童谣诵读,线上线下的参会人员,听得津津有味。

阅读点亮人生。有一群点灯人,从不同的地方来到论坛现场,为我们呈现一场精彩的诗歌联诵《为你,执灯而行》。每一个点灯人,都在阅读这条路上,向着明亮那方前行。

如何将句式整齐、合辙押韵、通俗易懂的对韵歌带给孩子?全国优秀青年名师,对课、古诗文教学专家丁慈矿老师的对韵课堂,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散文具有丰富而深厚的文学内涵,接下来,我们进入了散文教学版块。

邵老师说:“散文教学策略很多,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有三种:1. 品味语言,重在朗读;2. 触摸情感,重在细读;3. 揣摩表达,重在研读。”

“让我们一起带领孩子,读出散文独有的味道,领略散文特有的魅力。”

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语文教培员黄雅芸老师,带我们进入散文教学现场:文学少年。有了文学,这个世界就不一样了,原本的生活就变了样子,普通的童年经历,变得像诗一样。课堂上,黄老师和孩子围绕书中诸多片段,兴致勃勃地讨论着。

在互动对话环节,《文学少年》的作者、著名作家叶兆言先生首先对黄老师的课堂表示肯定,也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看法。黄老师进行了简单的说课之后,回答了现场老师提出的整本书教学问题。主持人邵老师则说:“有了流水,江南就有了生命,有了文学气息,我们的课堂就有了灵气和生机。”

对话结束后,叶兆言先生发表演讲《文学·童年·家庭教育》。他的演讲,观点鲜明,字字珠玑,令大家收获颇丰。

“一个真正的作家是拦不住的,不要过早给孩子们灌输长大要当作家的观念。孩子有什么样的兴趣,你就往什么方向培养,体育、艺术等等都可以。”

针对家庭教育方面,叶先生说:“我的童年是享受过自由阅读的,所以,我对女儿的阅读,基本上处于放任的状态。我不鼓励她读什么,不读也没有关系。”

4

创见:我们的文学生活

“这是本届论坛的最后一个下午,但我知道你依然还很享受着。”主持人徐世赟老师如此说道。“我们下午的议程主题,主要围绕亲读会展开。”

亲读会,由亲近母语打造,为对优质教育有需求的小学生家长,提供以中文分级阅读和母语学习为核心的家庭教育社区。

什么是亲读会?为什么发起亲读会?亲读会希望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去解决?将会如何发展?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老师的演讲《从亲读者到点灯人》,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随后,心和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伍松先生和徐老师展开了一场“松梅对话”,让大家看到两位儿童阅读推广人的教育观。关于阅读教育,关于亲读会,关于亲近母语的愿景,更多你想问的,你想知道的,在此徐徐展开。

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南京市芳草园小学语文教师刘颖老师,与来自芳草园小学的三个小朋友以及他们的爸爸妈妈,共同展现一场微型读书会《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鸭子……》,大人、孩子们畅所欲言,亲子共读的乐趣不言而喻。

读书会还现场连线《我想养一只鸭子》的作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诗哥老师。天真的孩子们,向陈老师提了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有趣之余,还有满满的感动。

孩子们深深喜爱着自然文学。请跟随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整本书精读、群书阅读实践者吉忠兰老师、儿童阅读师资能力认证的两位学员和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四个孩子,一起走进北方森林的深处。三言两语说故事、朗读自己喜欢的片段……这场读书会也很热闹。

当代自然文学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也通过连线的方式,与现场的孩子们交流。他还跑到论坛线上直播间,与老师、家长们展开互动。

在2017中国新父母评选年度父亲大奖获得者、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乐爸”张敏的主持下,一场别样的“亲读会大家谈”就此展开。

小桃妈妈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亲近母语学堂三年,进行了系统的母语学习。她受邀来到活动现场,分享了非虚构类作品的家庭阅读,干货多多。

媒体记者、一名6岁女孩的妈妈黄桃认为,阅读不仅仅是在一个家庭里面,我们可以带孩子去大自然和文博场馆去阅读,背首小诗,画一幅小画,都会很有收获。

青海省西宁市中庄小学老师、一位二年级孩子的妈妈张友梅觉得,每一个有能力的大人,应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长期阅读的习惯,让孩子在阅读中享受快乐,不断向前。

“乐爸”张敏在分享中说:“家庭不是学校,父母不是老师,书籍不是教材,阅读不是课程,家庭阅读不用那么着急,放下傲慢,抛开功利,简单点、快乐点。”

掌声如雷动,论坛迎来一位重磅嘉宾,他就是著名物理学家、中西融通、文理兼通、博雅教育的推动者钱致榕先生,钱先生发表精彩演讲《中国文化传统和当代家庭教育》。

钱先生说:“我希望你们都放松、放松、放松,把孩子放着养、放着养、放着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原比我们强。这样孩子可以开心一点,你们也可以轻松一点。”

“多给孩子成长空间及时间,别太急;多给孩子负责和犯错的机会;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溺爱;身教重于言教;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成长。”

“我今天并没有提供答案,只是一些小小建议。第一点,让我们认清问题的本质;第二点,了解我们是问题很大一部分,至少占领三分之一;第三点,改不掉自己,就不要梦想改老师。孩子开心,我们就开心,民族就幸福起来。”

晚间直播2:

文学阅读 母语生活

又是晚间直播场,精彩继续。家庭是第一教育现场,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能做些什么呢?

儿童阅读师资中级学员、一个爱阅读的妈妈梁志灵认为,从提供可阅读的书籍到陪伴讲故事,从生活的引导、协助到阅读生活记录都很重要。

亲子阅读,如何提升书面表达能力?儿童阅读师资中级学员时少波老师说,阅读的作用很大,但它并不是“万能”的,我们还需要借助写自己“喜欢”的阅读日记来促进语言学习。

南开大学中国古典文学博士、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访问学者、硕士生导师黄晓丹老师分享的题目是《诗歌的情感功能》。“在读诗的过程中,我们无法略过情感,而直接得到思想;无法略过私人体验,而直接获得共识。诗,越读越厚。”

尤里卡教育创始人、剑桥大学教育学硕士,专注研究场景教育研究的张晓扬主张用博物馆呵护孩子的好奇。不要大量灌输信息,让孩子始终带着问题参观博物馆,这个问题不是别人塞给孩子的,是孩子真正想要知道的,他自会去找寻答案。

四川省广元天立国际学校小学教师、带领学生开发博物馆、蜀道等课程的舒凯老师为我们建议,学习的问题、目标、必要知识、研究策略、计划等,都是我们进行博物馆学习的必要准备。他的分享详细而可操作,参考性极强。

热爱家庭教育“梧桐妈妈”吴家勤,用四个场景,为我们解读亲子陪伴中的秘密,她建议大家在和孩子沟通时,学会认真倾听,发现有意思的闪光点,静静等待回应,用心鼓励。

亲读会成员、一位10岁男孩的爸爸陈武红认为,和孩子一起在共读中品味成长,品味美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们还可以和孩子在互动中彼此赋能,用书中的故事建立亲密关系。

两天的时间,我们相聚在一起,

探讨文学,探讨阅读,

探讨母语的课程,探讨母语的生活。

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努力,

让我们的孩子,

连接我们脚下的土地,

连接我们那些优良的传统,

珍惜现在,拥有可以面向未来的能力。

#家庭教育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