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一业兴百业旺,小小服务窗口见证上海影视激活新一代消费

2020-11-02新闻16

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在线上推广上海影视取景地,图为推广片段。 (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供图)

秋天,梧桐树下的绍兴路循例美得不动声色。今年,一个细节悄然改变,名为“昔舍·夏沐”的新式里弄小楼,门前的“上海影视拍摄取景地”铭牌换成了“打卡地”认证,这一带新民宿在旅游软件里一上线即售罄。

小小更迭,恰与小楼、绍兴路乃至整个上海“城市空间片场”的步调一致——让影视拍摄跳出单一业态,串联起旅游观光、实体消费等经济业态,一业促动多业。

推动这一改变的,是上海电影产业促进政策的“窗口”、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自2014年10月27日成立,该机构的主要服务内容包括政策、信息咨询和协调服务,经六年运转,已有了较成熟的模式,不仅100%完成7818件次服务,并不断把上海的优势经验输出到全国、辐射到整个长三角地区。

到2020年底,由“官方认证”的上海影视取景地、打卡地将突破300处,上海完全可以从这些影视的小切口来撬动更大的消费市场——让影视取景框里的内容带火一件商品、一栋小楼、一条街、一片景区、一座城市。正所谓“一业旺百业兴”,影视拍摄可通过接驳不同的产业实现综合效益倍增,激活新一代消费。

产业要素与机制的双重沃土,给了“影视+”无限底气

《安家》热播后,愚园路被改造成民宿的老洋房经常迎来送往;《三十而已》引发巨大关注后,不少观众认识了剧中的取景地保利·时光里,喜爱在这徐汇滨江的商场里徜徉一整个假日;而从《谁说我结不了婚》与《幸福,触手可及》分别走进观众视线的卡丁车场,都在国庆假期迎来一波消费热潮。

从影视热播作品到文商旅联动、产业链延伸,为什么上海的“影视+”实验成功率颇高?上海社会主义学院研究员张兆安有这样的判断:“上海的产业资源禀赋优越、要素市场齐全,尤其具备要素与机制的双重沃土。”

2014年,许多剧组同样希望到上海来取景,但无论拍摄对象是里弄、校园、地铁甚至外滩等公共区域,各地剧组的“弯路”没少走。那年秋天,上海九部门联合发文,希望重塑中国电影发祥地的风采,其中一个具体抓手,就落在了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

如今,纳入“上海影视拍摄推荐取景地”名录的,要么能体现上海的历史人文情怀,如上海大世界、上海历史博物馆,要么能体现上海的市民文化传承,如各类公馆、洋房,或者还能彰显上海的国际化大都市风貌,如上海中心、上海大都会游艇公司等。各类社交媒体上,年轻人都喜欢在特别的地方“打卡”,这些影视拍摄取景地都是经过剧组专业审美过滤的,何不干脆放大 “打卡”属性?为此,机构向各取景地征集视频和照片,再由机构通过抖音、公众号等新媒体向公众推介。一批具有文艺范儿、能满足消费需求的打卡地迅速上线,成为《上海影视拍摄指南2020》电子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间接提升了相关打卡地的热度。

“上海中心原来有一层楼还没出租,正好借给剧组拍戏,像赵薇的电影《美男子》、刘诗诗主演的电视剧《流金岁月》、新版《涩女郎》等,都到这里取景。现在这层楼名气也大了,迅速被租赁一空。”工作人员介绍,不少新景点如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等,也希望能借影视“打卡地”的认证提高公众知晓度,带动周边发展。

各产业要素集聚,加上机制的护航,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见证了一系列可观的变化:数据显示,即便2020年在行业受疫情冲击的背景下,亦有21部电视剧、五部电影确认或已在沪拍摄;与此同时,由机构认证的上海拍摄取景地也从2014年的75家增长到今年预计突破300家。

推动良性大循环,成为上海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从诞生之初,就是上海电影产业振兴的一个窗口,无论是创新服务内容,还是服务模式输出,都是六年来上海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作品方面,从今年国庆档票房领跑的《我和我的家乡》,到《我不是药神》《地久天长》等前两年叫好叫座的影片,为上海电影赢得了佳作频出的高光认证。

对于“上海出品”等重大影视项目,机构同样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上海献礼建党百年的重大电影项目《1921》正在如火如荼地拍摄,片中涉及大量的上海景观,除了影视基地,还需要有很多实景,片方申请协调的勘景地,多达四五十个。

在优化了电影产业环境、推出了众多扶持政策后,很多著名电影人都愿意把公司、工作室注册到上海来。即使没有什么太强的税收优惠政策,名导们也愿意在上海拍戏。除了上海本土走出来的徐峥,宁浩、黄渤、管虎等知名电影人,都把上海当成潜心创作的好地方。此外,在电影相关人才的培养方面,这些年上海已实现了“闭环”。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注重通用型人才,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培养专业型人才,上海戏剧学院专攻表演人才,东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都开设了影视相关专业,而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亦分别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合作开设电影大师工作坊培训班、编剧培训班。

上海既是创作的源头,也是市场的大码头。在一些地方还忙着增加银幕数时,上海已经开始着力提升观影环境、升级换代。上海的票房继续稳居全国城市票房之首,这个国庆档八天时间,上海的票房超过了两亿元。

目前,上海已形成了“政策—环境—人才—作品—产业”的良性大循环。在上海全力推进“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的当下,影视资源正在快速集聚。从松江科技影都升级而来的上海科技影都,已集聚7000多家影视企业,占全国三分之一;长三角一体化也在上海加速推进,投资近100亿元的华策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今年6月开工,腾讯云启智慧影视产业基地7月落地,背靠总投资450亿元的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

给一个支点,就能撬动百业。上海的电影产业振兴政策,最初找准了摄制服务这样一个小小的支点,六年后终于撬起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上海#见证#新一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