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李善长为什么建议朱元璋效法汉高祖刘邦?

2020-11-02新闻35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朱元璋南略滁阳途中,李善长前来拜见。

“于是,率之南略滁阳,道遇定远人李善长来谒。”(《明太祖实录》)

“太祖略地滁阳,善长迎谒。”(《明史·列传·李善长》)

“道遇定远人李善长,与语,大悦,遂与俱攻滁州,下之。”(《明史·本纪·太祖》)

可见,根据史书的记载,李善长是主动来拜见的。既然是主动来投,想必来之前是经过了一番考虑的。

李善长是定远人,郭子兴也是定远人,为什么李善长没有去投奔濠州的红巾军,而是来拜见朱元璋呢?可能朱元璋的某些做法打动了他,得到了他内心的认同。可能他认为朱元璋有些特别之处,觉得跟着朱元璋更有发展前途。

“李善长……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明史·列传·李善长》)。从李善长年少时便能读书看,他是没有衣食之忧的,至少应出身于吃穿不愁的殷实之家,甚至可能是地主家。

李善长爱读书有智谋,主修法家学问,善于料事。李善长出生于公元1314年,当时39岁,正值壮年。满腹经纶,渴望施展。

这样一位有学问、有见识 的读书人,想必自有一套评价判断人的标准,想必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是有一定的想法和打算的,所以,他来拜见朱元璋,应是经过慎重考量之后而做出的选择。

朱元璋以礼相待,留他做掌书记。二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朱元璋问:眼下群雄四起,天下何时才能安定下来?

李善长是这样回答的,“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产,距沛不远。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明史·列传·李善长》)

朱元璋听后十分高兴,连连称是。

李善长为什么建议朱元璋效法汉高祖刘邦呢?可能是因为朱元璋和刘邦一样出身于平民。刘邦曾做过泗水亭的亭长,勉强算得上秦朝的基层小吏。而朱元璋出身于贫寒之家,自幼父母双亡,时常为生计发愁。

一无所有的草根,白手起家,要想成功,只能依靠自身不断地努力。

李善长的建议为朱元璋揭示了成功的可能性。

今后的成功毕竟只是一种愿景,眼下该怎么做呢?

用计招降的驴牌寨三千民兵和横涧山两万士兵,在朱元璋的队伍中占绝大多数。一旦他们生出异心,朱元璋将遭遇灭顶之灾。那么如何快速夯实自己在这些人心里的位置,使之成为自己如臂使指的嫡系呢?

除了带着他们打胜仗,就是知人善任,赏罚分明。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呢?这就需要发挥李善长的作用了。

朱元璋是这样对李善长说的,“吾观群雄中,持案牍及谋事者,多毁左右将士。将士弗得效其能,以至于败其羽翼,既去主者,安得独存?故亦相继而亡。汝宜鉴其失务,协诸将以成功,毋效彼所为也。”(《明太祖实录》)

在朱元璋看来,起义军队伍中幕府参谋和将士不和,参谋在主帅面前诋毁将士,导致将士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最终会给队伍带来毁灭性打击。

要想充分发挥团队的能力,团队成员的团结一致是必需的。团队成员只有拧成一股绳,劲儿往一处使,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团队的潜能。

那么怎么才能提升团队成员的凝聚力呢?

给团队成员展示自己我的机会。真实、客观地记录每个成员的功绩、表现。表现突出者能得到赏赐,有能力者得到升迁重用。不因某些成员的主观好恶而有失偏颇。尽量使职位升迁、利益分配与个人的实际表现直接挂钩。

有能力者很快便能得到提拔重用。每位成员都愿意展现自己的才能。

自此,李善长尽心尽职地做好主帅和将士之间的沟通工作,使将士能人尽其才,安心做事。

#楚汉#朱元璋#君王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