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松江区加大筑巢引凤 大学生纷纷返乡创业

2020-11-02新闻29

东方网记者袁家福11月2日报道:这是一群可爱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纷纷选择了返乡创业,并带领众多同伴,将学到知识和本领反哺社会,助力乡村振新帮助农民致富。在松江这块历史悠久的肥沃土地上大显身手。

朱燕:创立“八十八亩田”大米品牌

朱燕:土生土长的松江叶榭人。大学毕业后从事互联网与法律相关工作,收入颇丰。三年前,当时还在市区工作的朱燕把家乡产的一袋大米送给同事品尝,大家都赞不绝口。由此返乡创业的念头便萌生了。“创业之初只有我一个人,现在我们的团队已经有十几位大学生了,一起创办乡村民宿、土家美食、助力农村旅游业发展。

朱燕将自家230平方米的农宅改造成民宿,客房、餐厅、活动室等,在乡村美景映衬下,老宅重新焕发了活力。借助线下民宿体验,致力于松江大米销售,打造了自己的大米品牌“八十八亩田”,慢慢地在客户中赢得了口碑。“‘八十八’拼在一起是一个‘米’字,我希望通过民宿这个窗口,让更多人了解松江大米,爱上松江大米。”朱燕与本村家庭农场主合作,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了5万斤松江大米。桃子、草莓等本地农产品也在朱燕创业的带动下热销起来,促进了周边农民增收。

顾慧华:希望女儿吃到的都是放心食品。

顾慧华大学毕业后在外企工作。当了母亲那时起,她关注食品安全,希望女儿吃到的都是放心食品。她了解到,现在农村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种田农民年龄都偏大,缺少的是拥有现代农业技术人员。同时关注到人们对安全优质食品需求呼声越来越高。顾慧华渐渐萌生回乡创业的念头。

2006年7月,顾慧华辞去工作,注册成立了上海瀛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森鲜蔬菜专业合作社,承租了新浜镇标准化蔬菜基地内的20亩大棚,成为一名专职农民。

在镇政府支持下,今年种植面积扩大到200亩。她有很多想法:想开20家左右会员制有机果蔬直营店,名字就叫“森鲜馆”;在大棚里装上摄像头,让客户随时可以看到有机蔬菜瓜果是怎样栽培的;别人家开饭店办农家乐搞度假村,她就提供有机蔬菜瓜果,确保食品安全,让客人到基地去采摘,甚至可以在她那里投资一亩三分地,尝尝当现代农民的滋味……一切都围绕着食品安全。让所有孩子都能像她女儿一样能吃到安全的绿色食品。

蒋秋艳:不离乡不离土的“幸福老人村”

经过调研,毕业不久的蒋秋艳发现现在村里老人生活富裕了但相对孤独:家里冰箱内存货不少,但每天吃的都是剩菜剩饭,要改变“烧一天吃三天”不健康生活方式。为把老人聚集在一起,不离乡不离土延续他们快快乐乐的熟悉的村落生活。

蒋秋艳把目光转向了村里的闲置房屋。“我们从村民手中租下这些闲置房屋,经过改造,一方面将老人们聚集起来,实现较低价格的就近养老,另一方面也让村民获得了高于市场价一倍的房租收益。”

“幸福老人村”于2016年2月试营业,是松江区第一家开办的长者照护之家,也是目前国内唯一通过盘活农村宅基地开设的养老机构。“幸福老人村”的陪护类岗位,优先聘用就业愿望强烈的本地退休妇女,开拓了新的就业渠道。蒋秋艳说,老人是乡村的宝贵财富,是文化和根,“幸福老人村”成立了乡村文化人上海站,今后要积极开展与乡村老年公益相结合的乡村文化保护和乡村记忆留存等工作。

范冬英:互联网+线上线下全新销售模式

王雪莲:种养结合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担任公司总裁的王雪莲一副素装打扮没有任何架子。回乡后整合各方资源通过种养结合带动近百户家庭农场致富,创立了上海松林食品集团公司。带领大批家庭农场主从事养猪和大米种植产业。目前已经拥有了四个大型种猪场,建立起91个种养结合家庭生态农场;108个种粮家庭农场;年屠宰能力100万头加工厂;70多个销售网点和网上销售平台,培育了生产15万头生猪、1.5万亩稻田大米的两个全产业链,为上海市场提供1.3万吨猪肉和7000多吨“松林牌”大米。每年可为大批从事种养植农民增收5000万元左右收人- - -

此外,利用数字技术采用无人机植保团队帮助农民管理田头的返乡大学生何杨阳创立起了农产品安全追溯机制;为传承祖辈的农二代从工业大学毕业后致力于农业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制造保养维修的蒋峰雷已成长为新一代的农机工匠。

松江区副区长王玮华说,近年来,松江区委区政府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中央、市、区各级扶持政策,注重培育以返乡知识青年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方面抓优化村庄规划,改善人居环境,另一方面抓挖掘农耕文化、民俗传统、特色农业等资源,积极引导返乡知识青年融入乡村产业发展,为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增强了发展潜力。 下一步,将进一步整合扶持资源,拓展服务项目,鼓励和引导更多的青年人返乡就业创业,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食品安全#就业#养老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