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发明青铜铸造法开始,青铜器就开始了它的传奇,在古人卓越的智慧和超高的手工技艺之下,青铜器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被造成了各种各样的文物。刚开始时,青铜器物只是被制作成各种小物件,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手工技术的提升,青铜器不仅在古代饮食当面有了很好的发展,在艺术价值上也颇有一番造诣。不仅如此,青铜器还被制作成铜镜,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上世纪20年代末,山东省淄市博物馆考古专家在配合铁路工人扩建车站工程时,挖掘到了西汉时期齐王墓外围的5个陪葬坑。1983年秋天,专家对这座古墓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就此拉开了西汉古墓的挖掘史。在专家的努力挖掘之下,这座古墓的全部构造终于出现在人们眼前,这座古墓程曦了战国时期陵墓的布局风格,其构造和战国时期河北平山中王墓基本相同。一直到西汉中期,西汉才开始流行石头构造的陵墓。
这座古墓的布局呈“中”字形,南北长42米,东西宽41米,深度约20米,墓室南北各有一条墓道,将整个墓室分为很多个墓道,其布局也十分合理。这种类型的墓室结构其实在汉初的的墓葬是十分罕见的,但也正是这种墓室的形成,很好的划分了古墓的构造和作用,使其达到一种十分自然的墓室规格。在这样一座宏伟的陵墓中,专家出土了很多珍贵的文物,每个墓室中都有种类不同的文物,据统计,铜器、陶器、铁器、漆器等文物就有200多件;鼎、壶、盆、釜、钫、罍、勺等60多件。
在众多的文物中,最让专家感到惊艳的就是墓中出土的青铜材质的大铜镜了,这枚铜镜高1.15米,宽57.5厘米,重达56.5公斤,是古墓中山少有的如此巨大的铜镜。铜镜背部有5个环形弦纹钮,两短边又各铸二钮,每一环的四周都雕刻着饰柿蒂形纹,背部中央刻有夔龙缠绕的图案,形成了一幅十分宏伟的栩栩如生、极为生动的龙纹图案。龙在古代时期一直都是皇家的象征,而龙纹开始兴起是在战国中期至西汉早期,这个铜镜中对龙纹的形式做个相应的改动,使龙和长方形的铜镜相得益彰,可谓是匠心独运,使人惊叹。
这枚铜镜刚出土之时就受到了众多的关注,经过研究后更是直接被评为国宝级文物,是屹立至今为之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铜镜,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不论是关乎青铜器还是西汉镜面的研究都提供了许多重要的资料。2002年,在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中,这件青铜镜也是其中的一件文物,成为禁止出境的国宝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