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人类社会还面临着各种威胁,没有任何国家能独善其身。”
“我们来中国开会,都经历了14天的隔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迈克尔·莱维特笑道。今天召开的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除了莱维特之外,还有4位同为诺贝尔奖得主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以线上参与方式,围绕新冠疫情等议题阐述了他们的观点。
将火炬转交给年轻人
迈克尔·莱维特是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参与了新冠肺炎的研究。他认为,从死亡率层面来说,新冠肺炎对年轻人造成的风险较低,对老年人影响更大。其中60岁是一个分界线,70岁是另一个分界线,随着年龄的增长,60岁以上每增加一岁,死亡率上升5%到10%。
但死亡率低并不意味着新冠疫情对年轻人的损害更小。疫情令年轻人无法正常上学和工作,甚至影响儿童接受教育。对于年龄较大的人来说,经济层面的损失反而比年轻人少。因此莱维特认为,我们的应对措施必须更加聪明,在保护民众健康的同时,尽量减少年轻人的教育和经济损失。“作为年长者,要将火炬转交给年轻人,年轻人在人工智能和其他突破性技术的帮助下,可以重建我们的世界。”莱维特说道。
迈克尔·莱维特 海沙尔摄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十分赞同莱维特的观点,他说:“科学注定要取得进步,任何时代下,敢于挑战创新并传承前人智慧财富的都是青年人。”因此,政府和科学界需要慷慨并耐心地鼓励这些真诚热爱基础科学的青年科学家和学生们。
接着两位科学家对年轻人的鼓励,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著名华裔科学家朱棣文,分享了自己年轻时选择职业的经历。“我的父母说,我们家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科学家、学者,年轻时我也反抗过,可是后来我发现那正是我想做的。”回顾50年的科研人生,朱棣文认为他做出了最好的选择,做科研时他觉得非常幸福。
无人可以孤军奋战
关注和鼓励年轻人之余,5位科学家发言的另一个焦点在于倡导国际合作。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文卡·拉马克里希南认为,客观事实清晰地告诉我们,这次疫情已经向我们展现出科学的优势和它的局限,今天科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生物多样性、可持续能源和气候变化等难题,这些都需要全世界人们以开放和信赖的态度共同协作。
拉马克里希南举例,即使是非常基础的科学研究,比如希格斯玻色子或引力波的发现,都需要全世界成千上万的科学家共同努力来实现。最后他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将全世界科学家不论年龄都聚在一起交流思想,为将来的合作制定计划,这样做意义深远。”
野依良治也认为,全世界都在为科学奋斗,无人可以孤军奋战、闭门造车,“我们个人的知识,与全人类的知识密不可分。”除了新冠疫情外,当下人类社会还面临着各种威胁,没有任何国家能独善其身。20世纪时国家间竞争激烈,充斥着国际战争和经济竞争,但21世纪需要全球合作,人类才能在地球有限的资源下得以生存。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说,我们还没有战胜世纪最大的健康威胁新冠肺炎,但一些国家设计障碍阻止抗击疫情的合作,“我呼吁各国密切合作,并且做好准备,否则其他疫情还会卷土重来。”他充满遗憾地表示,过去科学界犯了很多错误,没有预料到今年致命的冠状病毒。实际上在非典和中东呼吸综合征暴发期间,就应当发起国际间的合作,给这些病毒以致命打击。
最后,依靠新兴技术,来到大会现场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副主席迈克尔·莱维特,与4位没有到场的副主席实现了虚拟合影。
虚拟合影 海沙尔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