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从考生和宰相结怨入手,漫谈科举考试下的不成文规定

2020-11-01新闻12

引言

在科举的发展过程中,其实不仅仅是考试这么简单事情,还有很多的相应的故事。这些故事后来被记载了下来,成为人们验证科举的史料之一。例如有的考生曾经赌气而浪费了才能,甚至还影响到了一个考试科目的废除。那么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呢?后人又该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科举之所以被社会认可,主要原因是由于它的规范性和公平性,但是当考试科目被随意的废除之时,科举的规范显然会被打折扣。因此,研究考生影响科目废除的故事,对了解当时的科举的特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考生和宰相结怨

从史料当中,可以看出科举之路上发生过很多离奇的事件,虽然看似离奇,但是如果仔细研究的话,会发现也在情理之中。有一个名叫王璘的考生,因为在考试过程中,跟当朝宰相结怨,最终导致王璘自己回归田园,甚至还因此废除了一个考试科目。那么王璘是怎样跟宰相结怨的呢?

其实两人结怨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王璘太有才。当时有一个科目名叫日试万言科,内容是让考生在一天时间里写写出一万字的文章或者其他题材。这个科目主要考察考生个人才华究竟有多少。王璘参加的正是这个科目,并且写出了自己的才华,当时他被要求再进行一次日试万言科,在考试当中,他“数刻而成”。在这其中,王璘以《鸟散余花落》为题,一共写了三十首。就在诗歌完成之后,出现了一个意外,突然出现了狂风暴雨,将所写的卷子吹走了,并且卷子上都沾上了泥渍,只能从新写作。

《唐摭言》记载:时忽风雨暴至,数幅为回飚所卷,泥滓沾渍,不胜舒卷。

但是王璘并不以为然,重新找来新的纸张,然后从新写作,仅仅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写了七千字。由此可见,王璘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考生。也因此,湖南崔知事将他推荐到了朝廷。

二是考生期望太高,当王璘到了京城的时候,当时很多人慕名想要拜访他,但是王璘却不想跟这些显贵见面,他一心一意想见的人是皇帝。在被他拒绝的人当中,就有当朝的宰相,也因此,宰相和王璘之间结下了怨。

二、科目被取消

跟高官结怨一般只有两个后果,一个是高官心怀大度不计较,二是高官心胸狭窄要报复。而被王璘惹恼的宰相则属于后一种,这个宰相心胸较小,他想要见王璘一面,原因有两个,一是王璘才华太高,所以他很好奇,想要一探究竟;二是他想要通过王璘提高自己的名气,当时有很多人都被王璘拒绝了,如果宰相能够跟王琳会面,那么宰相的名气自然会增大。但是宰相最终被王琳婉转的言辞拒绝了。就这样,宰相和王璘之间结怨。不过两人结怨,王璘也要承担责任,因为他期望太高,直呼想直接见到皇帝,显示出了他仗着自己的才能傲视其他人,这种自大的行为让很多人感到不悦,也引起了宰相的不满。

宰相决定对王璘进行报复,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之后,他向皇帝建议取消日试万言科,最后,皇帝同意取消。当王璘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感到尊严受到了伤害,决定要么只考日试万言科,要么不考试,最终他归隐田园。

结语

王璘的最终归隐有些让人感到惋惜,一是王璘有满腹的才华,但是却无处施展,这其实是王璘自己的损失。二是王璘的个性上有些倔强,如果考其他科目,以王璘的才华,一定可以高中,但是他却非常倔强,认为宰相的做法是针对自己的,所以他不想放下自己的自尊,决定不参加其他考试。不过,最后的决定是王璘自己的选择,没有人逼他,所以他的损失也只能叫人惋惜,但是却不值得同情。

宰相的做法有些过分,虽然他之前被王璘拒绝过,但是这不应该成为他报复王璘的理由,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王璘是皇帝的特招人才,按照正常程序本应就是先见皇帝。二是很多考生在此之前都为了日试万言科这个科目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宰相却凭借一己的恩怨,将这个科目取消,使得众多考生的努力打了水漂。同时,宰相这样做也显示了他心胸狭窄的个性。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当时的考试规范是有漏洞的,皇帝仅仅凭借一人的说法和论证就取消了考试科目,这让科举的规范行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唐摭言》

#辽宋夏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