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越怕生病的人反而更容易得病,疾病也“欺软怕硬”?

2020-10-31新闻14

郁郁而终,这个词并不陌生,但真正对其深有体会的人却少之又少。

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生于书香之家,和赵明诚结为连理,她的前半生是幸福的,也是让人羡慕的,满足了所有少女对爱情的痴迷。但其后半生却是孤独的、凄凉的,丈夫离去,家国沦丧的忧虑,让其郁郁而终。

就“郁郁而终”而言,并非只有李清照一人。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有无数个李清照走向了这条不归路。用比较现代的词语解释郁郁而终,就是抑郁症。简单来说就是情绪或者心态,对一个人健康的影响。

人们在生活中,也会有一种感悟,就是“越害怕得病的人越容易得病”。藏在其背后的原因,其实和郁郁而终是一样的。不是疾病“欺软怕硬”,而是忧虑确实会“引病”。

郁郁而终的人,担忧的事情很多,包含了对疾病的害怕。但这不是害怕得病的人容易得病,而是人在对疾病的忧虑中会逐渐引来相应的疾病。这种情况分为两个方面:

人在担忧一种疾病即将到来时,便会把身上的一些小毛病和疾病进行一一对应,最终让自己相信,已经得了某一种疾病。

举个例子,小王是一个天天需要加班熬夜的“程序猿”。由于比较年轻,在长期的熬夜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黑眼圈加重,早上醒来昏昏沉沉,全身无力,排便也不规律。小王对身体的这些症状很是担忧,于是上网搜了一下。对照网上列出的肝癌症状,小王进行了比对,发现自己全部符合,于是整天忧虑自己得了肝癌,却又不能避免熬夜。

后来,在一次加班熬夜晕倒之后,被同事送到了附近医院。醒来后,躺在病床上的小王以为自己得了肝癌,甚至活不过几年,已经想着交代后事了。谁知当医生告诉他,不是肝癌,只是由于过度劳累而出现的暂时性昏厥而已,小王却不敢相信。医生和小王聊了好久,才解开了小王的心结。

很显然,小王不是因为害怕得病而招来了疾病,而是长期对疾病的忧虑之下形成的一种生病假象而已。有很多人是和小王一样幸运的,但有一些人是不幸的,他们对疾病的担忧确实会引来某一类疾病。

西医和中医对疾病的成因,有着并不相同的理解。西医分为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认为两者是分开的。而中医是整体的观念,认为生理和心理是完全不能分割的,两者应是紧密相关的,相互影响的。

就中医来看,病的成因是外邪加上内因。外邪无非是由于湿气、寒气以及各种毒素等等,但这些最终能否对身体造成伤害,取决于内因。所谓内因,也就是情志,是气。类似气郁、血郁等都是中医所说的“病”,也就是经络被气堵了。

比方说,一个人心态不好,或者忧思过度,肝气脾气就无法疏泄,会有肝气郁结之类的问题。其结果就是气血不畅,外邪趁虚而入,而又无法排出。轻则胸闷头晕浑身无力,重则会加速癌症形成,使人一病不起。

古人治病,有“冲喜”之说。有些人以为是迷信,实则不然。对于一些心有郁结而一病不起的人,确实有可能通过大喜之事,让其郁结疏泄,从而助其恢复。这种现象在痴迷于爱情的女子身上,比较多见。当然,不是方法有多神奇,只是说中医看懂了情志对一个人的影响而已。

怕病易得病也是如此,只是忧虑的对象变了而已,从人和事变成了病。这样的人,对一种病的担忧,未必会让自己就得这种病。但长期的忧虑,难免会让人变得更加抑郁。加上忧思伤脾,脾气乱,食欲差,营养补充也就受到了影响,势必会得病。

所以说心态,不管是在疾病前期的预防,还是后期的调理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癌症患者,作用是更为显著的。面对癌症,以乐观的态度和癌症和谐共处,还是以绝望的态度拒绝治疗,这都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寿命。

由于网络技术成熟,疾病的知识并不缺乏,甚至可以说是到了泛滥的地步。涉及到疾病的信息,无论真真假假,只要在心里埋下了种子,人们就会担忧。在此情况下,除了增加对疾病的深度了解之外,更应该注重体检,用体检报告来说话。

#心理健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