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姐不仅姓马,而且长得是人高马大,比一般男性都高。人们估量马大姐得有1米8,实际一量是1米75.马大姐不识字,搞不明白又记混了,因此当人们问马大姐身高有多少时,马大姐大声说:7米15.人们一听都愣了,随即哄堂大笑。大家调侃说,马大姐,你比村里的电线杆都高了。
马大姐不明所以地问:那我究竟是多高呢?人们告诉她应该是1米75.后来人们一看到马大姐过来,就开玩笑说:7米15来了。马大姐会一本正经地说:我是1米75,不是7米15.由此马大姐得了个7米15得绰号。
说马大姐是闲人,是指马大姐喜欢走街串户,东家长,西家短,没有她不知道的。而且马大姐无论到了谁家,都喜欢脱了鞋上炕,尤其是冬天,大家喜欢烧柴火把炕烤得暖暖的,一家人都在炕上暖和。马大姐一来,脱鞋上炕,在人家的炕头上一坐就是大半天,她人高大,坐在炕头上,把最暖和的地方占去了,别人都没地方了坐了,只好搬个板凳坐在炕前。马大姐走街串巷知道的事多,没事就光听她高谈阔论了。
马大姐腿长嘴快,凡事都是包打听和大喇叭,时间长了,就有人拜托马大姐给说媒,东村的姑娘看上了西村的小伙,或者是哪家的父母相中了某村的姑娘了,因为马大姐四里八乡的都认识,就让她跑跑腿,动动嘴,从中穿针引线,牵线搭桥,没想到还真成了几对。由此马大姐媒婆的名声就声名远播了,她到了谁家,都好吃好喝地伺候着,大家都有几个孩子,不定什么时候就用到马大姐了。
马大姐靠着那张能说会道的嘴,真是没少吃香的喝辣的。大家一方面是有求于马大姐,另一方面是不想得罪她,你要是没伺候好马大姐,她那张嘴死的能说成活的,黑的能说成白的,要是不舍得把家里的好东西给马大姐吃,还不知道怎么出去给你广播呢,一旦小气巴拉的名声传出去,名声臭了,男孩子找个媳妇,姑娘寻个婆家,人家一打听就吹了。
正是因为会说媒,马大姐更是整天不着家,家里的活还有人抢着替她干,因为都想巴结她给说个媳妇,尤其是家里找对象困难的,简直成了马大姐家的长工,挑水,扫地,种地,收庄稼,马大姐家是事事都赶在人家的前面。马大姐动动嘴,人家就得累断腿。大家还心甘情愿,忙得不亦乐乎。
别看马大姐整天给人家说媒牵线,自己还是个未嫁出去的老姑娘呢。小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大了看到马大姐家没个男人,只是和老母亲娘俩相依为命,曾经感到奇怪,问父母马大姐整天给别人说媒咋不给自己找个婆家?,父母也没说为什么,只是后来隐约知道,马大姐年轻的时候也不是没找过,只是不知道为什么男方退婚了,流言说马大姐是个不完整的女人,具体情况当事人不说别人也只是猜测。
后来马大姐还有一次脱单的机会,介绍的是本村的也是娘俩过日子的人家,谈婚论嫁时,俩人进城扯衣服,散了。原因是马大姐嫌弃对方小气,俩人逛了一天连顿饭也舍不得在城里吃。男方因为马大姐的名声本来就不是很积极,被母亲逼的没办法才不得不跟马大姐处处看,这样一来,正好一拍两散。此后,俩人没成,后来也相互再没成家,都这样孤单单地过了一辈子。
别看马大姐不识字,人家还是党员,那时入党不看学问,主要看你积极不积极。马大姐就是个积极分子。马大姐虽然没文化,但是对党的政策方针背得还很熟,你要是守着马大姐说党的坏话,马大姐跟你理论起来没完,非得让你承认错误不可。
马大姐爱串门子,宣传党的思想工作,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只要跟马大姐说了,她就能在党支部会议上提出来,或者把村民的困难反映上去,在这些方面,村民们还是很喜欢马大姐的作风的。
小时候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年夏天,公安在押解犯人的过程中,不知道为什么让一个罪犯逃脱了,公安顺着踪迹追到了我们村,村民们都很紧张,有帮着公安搜索的,也有看热闹的。后来还是马大姐发现罪犯藏在一处隐蔽的树丛里,报告给了公安,公安把犯人逮住带走了。对于马大姐的勇敢,村民们还是很敬佩的,人人都说:不愧是共产党员。
马大姐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年轻时马大姐忙着地里的活,忙着给人家说媒,忙着党员的工作,母亲就在家里操持家务,是她的后方。娘俩过日子非常节俭,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人们都劝她们,你娘俩攒那么多钱干什么,不吃不穿,死了能带走?可是过惯了穷日子的人家是很难改变的,即使后来生活好了,仍然不像其他人家那样放开吃喝。可能这就是劳动人民的本色吧。
我记事的时候,马大姐大约五十多岁了吧,还是自己挑水、种地,那时还是有几个光棍汉去给她干活的,就是希望她给帮着说个媳妇,马大姐也以此为诱饵,让人家给她帮忙干活。
后来马大姐的母亲去世了,马大姐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毕竟娘俩共同度过了那么长的岁月,彼此是对方的精神支柱。老母亲离开,马大姐的心里肯定是非常孤单的,虽然她在外面风风火火的,但是回到家还是个有母亲的孩子,母亲一旦走了,她可能会很失落,从此在这个世界上她真的是一个人了。
后来没过几年,马大姐也走了,一个人走得悄无声息。村民们帮着办完了马大姐的后事,议论了几天马大姐的是是非非后,日子继续往前奔。
马大姐身上有农民似的狡诘,有农村妇女的长舌,但是也有中国人的热心,正直,她就是乡村农民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