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长时间的品牌发展后,西贝莜面村(以下简称西贝)逐渐形成气候,成为国内相对知名的西北菜连锁品牌。
但是,“贵”这个字却似乎和西贝有着不解之缘,知乎甚至有好几条“西贝莜面村为什么贵”的讨论。
西贝莜面村,贵吗?
疫情的到来,让海底捞和西贝都曾经历过短暂的涨价,当然,换来的便是消费者难以接受的抱怨。
很快,海底捞和西贝都将价格改了回去,但认为西贝菜品贵的人还是很多。
翻看西贝菜单,你会发现他们卖着40+元的炒鸡蛋和20+元的拍黄瓜,就连街边小吃拌凉皮走进西贝店里也将近40元。在网络上,诉说西贝莜面村贵且量少的帖子无所不在。
那么,为什么西贝的菜品这么贵?
1.选址问题
虽说肉夹馍、凉皮这些西北菜并不属于特别昂贵的东西,但西贝给自己的定位,却是处于中高端的。所以在选址上,西贝多数都会选择在大商圈内。
大商圈高昂的房租,自然会抬高西贝菜品的价格。
2.品牌无形资产丰富
抛开菜品,西贝在品牌塑造方面还是很有造诣的。《舌尖上的中国》捧红了黄馍馍美食,西贝立刻花30万请片中黄馍馍的制作者老黄做代言人。
其次,西贝“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两度受邀走进联合国”等称号,也同样为品牌的无形资产增光添彩了不少。
无形资产一丰富,品牌溢价也就起来了。
3.以“健康”为卖点
高价、粗粮、粗纤维……这些元素混合在一起,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都是健康。
西北菜不像西餐,和“贵”挂不上钩,而是淳朴、实在和粗粮的代名词。消费者前往西贝,就是想吃一次优质牛羊肉和五谷产品制作的菜品,为健康买单。
没错,西贝在营销推广方面,也有着重强调他们的健康卖点。毕竟,街边小吃摊的凉皮多不卫生,去商场花更高价钱吃到的凉皮才更健康。
如此定价,明智吗?
翻看西贝的网络评价,基本上都是褒贬不一的。没吃过西北菜的人,可能觉得西贝还不错,给了他们一次全新的体验;尝惯西北菜的人,就会觉得量少还贵,不如换家馆子。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品牌君,既然西贝的评价如此,那为什么去的人还是那么多,有的地方甚至要排队呢?
西贝从1999年诞生开始,就属于“网红店”。
在当时餐饮行业还没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西贝就肯砸下30万元,用于广告营销。随即,西贝的名号响遍北京,其营收额和门店数量开始暴涨。
如今,虽说性价比相对刚开业时有所降低了,但西贝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拥有了庞大的忠实客户群,尤其是有小朋友的家庭。事实上,西贝也确实针对亲子家庭下了很多功夫,他们甚至还有一个针对亲子家庭的公众号“西贝亲子”。
可是,即便有着忠实客户群,品牌君依旧认为西贝的定价是不太明智的。
1.同行竞争逐渐激烈
如今,餐饮品牌越来越多样化,消费者的选择也开始增多。人们总会去寻找性价比相对更高、味道更好的餐厅。
在对手逐渐增多的情况下,西贝的优势不再明显,如果继续故步自封,那西贝完全可能会被其他品牌所替代。
2.难以塑造优良口碑
西贝菜单里大量的炒菜、凉菜价格明显偏高,而且与西北菜没有关联,也没有差异性诉求,这种价格的确让人难以理解。
且还有网友表示,一些菜品单份就要100多,但实际上量也是相当少。
如今,大部分人提到西贝,都是“贵且量少”。这对于品牌以后塑造优良口碑,是非常不利的。
3.因“溢价”牺牲“评价”
一个品牌发展这么多年,有溢价,品牌君还是表示理解。
可是,西贝完全将品牌溢价作为涨价的借口,以牺牲好评为代价,让消费者高价消费,就是不明智的。
之前肯德基学着早餐摊卖茶叶蛋,最开始的定价是7元一个,就算肯德基品牌溢价再多,7元一个的茶叶蛋也确实让消费者震惊。后来,肯德基不得已将茶叶蛋规划到套餐里,进行变相降价。
消费者认为贵,就是他们觉得自己花钱买了不值得的东西。也就是说,西贝老是和“贵”挂钩,是因为消费者对其菜品的质和量都存在否定态度。
餐饮本来就是一个“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东西,要想西贝满足所有人挑剔的口味,那自然是不行的。
西贝现在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提高性价比,提高菜品质量,而不是变着法子涨价,让消费者为它的“品牌溢价”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