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为大家所熟知的故宫有两个,一是个沈阳故宫,是 大清进关前的皇宫,也是进关后陪都的皇宫。另一个就是北京故宫。国民党带走一部分故宫珍宝,后在台湾又建立一个故宫。另外还有一,知道人要少一些,就是“满洲国”时候的皇宫,现在叫“伪满皇宫博物院”。
大清乾隆-剔红六龙宝碗。
碗通体休朱漆,腹部雕海水云龙纹,碗底正中刻“六龙宝碗”器名款。托盘为六瓣花形,有圈足,托内,托外均雕龙纹。托底雕“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此碗雕刻生动,云龙气势磅礴,为乾隆时期雕漆的经典之作。
大清乾隆-白玉嵌宝石碗。
碗薄轻壁,桃形双耳,花瓣式圈足。外壁饰错金花卉枝叶,用一百零八颗宝石镶嵌成红色花朵。内壁刻乾隆御制诗一首署乾隆丙午(1786)新正月御题。内底刻“乾隆御用”款识。
此碗为乾隆御用奶茶碗,其工艺特点明显带有“痕都斯坦”玉器风格。其特点是胎体薄透,镶嵌金银,宝石,装饰以植物花叶为母题。通过对比,此碗耳部不用花蕾而用桃实,花瓣式圈足底部没有进行琢刻,表明它并非“痕刻”原作,而是仿制的“西番作”中的精品。(痕都斯坦玉器被称为:伊斯兰玉器,回教玉器,属中亚和北印度称谓)。(西番作:是指仿伊斯兰玉器风格融入中国传统玉器风格特点)。
大清中期-錾胎珐琅缠枝莲纹豆式碗。
碗盖为豆式,通体采用錾胎做法,即经过雕镌减地使纹样轮廓线凸起,在其下限处填充珐琅釉料,再经焙烧,磨光,鎏金的做法。錾胎珐琅具有起线粗壮的特点,此豆碗即为工艺特征,花纹凝练,不失厚重大方之气。
(豆碗:盘下附高足者为豆,用以盛装肉食祭祀所用,也称礼食之器)。
大清中期-银胎珐琅朵花纹高足碗。
高足碗以银胎捶揲和烧蓝的工艺精致而成,通体捶揲隐起的法国洛可可式洋花图案,加以描金,间饰画珐琅各色花头纹,釉色亮丽浓重,对比强烈,典型的官仿西洋风格,是广州进贡的画珐琅工艺特点之一!
大清乾隆-朱漆菊瓣式盖碗。
碗夹纻(住音)胎,菊瓣式。通体休红艳朱漆。盖内和碗心休黑漆,有刀刻填金隶书乾隆御题诗“制是菊花式,把比菊花轻......”。说出了此碗的形制和特质。盖钮及外底均有刀刻填金“乾隆年制”篆书款。盖碗为苏州所制贡品,御制诗底款作于乾隆四十一年!(夹纻胎:一种大清国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又称“脱胎”)。
大清中期-广珐琅描金夔纹双耳高足杯。
杯通体施仿古铜绿色透明珐琅釉加描金夔纹,口缘,腹下及高足上下嵌鎏金蕉叶纹四道,造型仿西洋式样,其绿色透明珐琅釉又似瓷器中的古铜彩瓷,色调凝重,装饰华丽,是广东透明珐琅工艺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大清乾隆-画珐琅西洋人物图盖罐。
罐顶为“亭式”盖,下承鎏金錾花高足。通体绘三层西洋人物图景,足内白地书蓝色“乾隆年制”款。此器以浓重的鎏金凸显出皇家用器之豪华特征。盖罐的造型,构图用色和装饰纹样,无不体现此器仿西洋风格的特点。
大清中期-画珐琅夔纹耳高足碗。
碗双夔纹耳,通体彩绘八道装饰纹样,以回纹和草叶纹相隔,造型和装饰纹样均体现外来风格,为广州画珐琅的代表作。“广州是最早的通商口岸,画珐琅从十七世纪从欧洲进入大清国,首先在当地研制烧造,故多受西洋风格影响亦在情理之中”。
杯盘流光之-商-铜斝(贾音)。
斝为饮酒器,形似爵,没有流和尾,有双柱。此斝方体,有盖,四足,盖钮做成两只鸟形,鋬上饰兽首,柱帽,器身,四足饰云雷纹,蕉叶纹与兽面纹。斝通常为圆体三足,方体四足者较为罕有!
大清乾隆-东珠朝珠
大清乾隆-褐漆嵌螺钿金箔龙纹毛笔
汉-玉卮(只音)
卮为白玉制,有褐色沁斑。外壁饰带状夔凤纹及谷纹,一侧有环形柄,柄端有云形鋬,下承三蹄形足。配盖,盖面饰涡纹及云纹,盖中心突起一圆钮,外围有三个浮雕装饰。
卮是汉代常见的饮器,多以漆木制成,玉制者极为珍罕,汉唐作为陈设品出现,不轻易作盛酒的器皿使用。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一版人民币,画面牧马,人民币一万元。
满族文化网编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