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 仲文路 见习记者 朱婉菁 通讯员 王阳)“来来来,里面请……”10月29日上午11时许,快到饭点了,走进沭阳县扎下镇庄户人家砂厂饭店的客人也越来越多,51岁的老板彭增会站在门口迎客了。30多年来,从一间路边摊扩展到现在这个能容纳千余人同时吃饭的饭店,用彭增会的话来说“我们早就达小康了”。
彭增会迎接客人
扎下镇是沭阳花木生产流通重要集散地,205国道、324省道、宿连航道贯穿全境,坐拥京沪高速沭阳北出口,庞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此交汇,地方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在这个以“花”闻名的乡镇,处处充满着商业气息,这里花木盆景别致、直播带货热火朝天。走进扎下镇的商业街,两条加起来约2000米的街道上,鳞次栉比地排列着400余家商店、饭店、母婴店、美容店……彭增会的饭店便屹立在这儿,长达30余年之久。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从15岁开始便跟着母亲一起做小吃摊的生意,做油条、稀饭。1989年,我们盘下了5间房,开了一家饭馆,主要客户就是周边一个木材行的工人,还有过路人等,由于价格便宜,生意一直挺红火的。”彭增会说。
渐渐地,彭增会的饭馆名气越来越大,几张桌子已经满足不了一些客人的要求了。“那个时候,村里基本没有饭店,村民们请客吃饭一般都是在家里。许多人来我们家的饭店就餐后,建议我们家扩大规模,红白喜事的宴请酒席都可以承接下来。”和许多苏北女子一样,有着果敢和尝试精神的彭增会便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
“大约是1995年,我将本地的一家砂厂的厂房盘了下来,饭店规模扩大了数十倍,桌子也增加了十几张。本村、本镇,乃至周边乡镇的许多人都来我们家预定宴席,那几年真是太火了,生意忙不过来。”那时候,彭增会兼职厨师、传菜生、收银等,年收入能达到数十万元。
“我们家的大小酒席都在这里举办,便宜又宽敞!”60岁的王玉平是扎下镇人,她说,以前,她家孩子的喜宴都是在这里举办的,价钱比城里的饭店要便宜一些,但菜品却不输城里的饭店。
如今,彭增会饭店已经扩大至1000多平方米,店内的上百张餐桌能同时容纳千余人就餐,十几名村民在这儿找到了工作。“如今生活好了,每个村都有饭店了,但许多村民还是喜欢来我们这儿办宴席。可以这么说,我们家承接了扎下镇三成老百姓的宴席。”彭增会说,她的想法和别人不同,生意做大了,却不愿意去买车买房,只想着再接再厉,扩大自己的饭店。就在前几年,她在扎下镇流转了六七亩土地,建成了一处农家乐,让女儿也当上了饭店老板。
“如今家乡的就业、创业环境越来越好了,一点也不比大城市差。”去年,26岁的陈泽从苏州回到家乡,在扎下的商业街上经营着一家烧烤店。他告诉记者,他的烧烤店一般营业到夜里三四点,一年利润近20万元。
一家家店铺在商业街相继开门营业。有人说,它像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也有人说,它的出现是自然而然的。一路看下来,扎下镇的这条街,不光是舌尖上的幸福:商业街上,炸鸡店、奶茶店、烧烤店等各式各样的小吃应有尽有;田间地头里,直播带货的花农、快递小哥等忙得不亦乐乎,农民们的收入越来越多,城乡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产业强村、村美民富,这或许就是想象中的小康模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