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再造寿险,科技出圈,平安三季报隐藏的自驱力

2020-10-31新闻12

10月27日,中国平安披露三季报。

根据财报,由于疫情影响和内部改革,中国平安处于业绩阵痛期,但是从业务经营的角度来看,平安还是比较稳健。

2020年前三季度,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086.92亿元,同比增长4.5%;年化营运ROE为20.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0.41亿元,同比下降20.5%,但下降幅度较上半年有所收窄。Q3单季度净利润343.6亿元,同比+7.7%,由负转正。

公司个人客户业绩持续增长,截至9月末,个人客户数超2.14亿,较年初增长7.0%;客均合同数2.71个,较年初增长2.7%。前三季度新增客户2,853万,同比增长2.5%。

一、业务细分

我们分版块来看。

1.寿险

寿险表现大致复合预期。

寿险及健康险营运利润同比+9.3(中期+6.4%)至748亿元,增长较中期提速。并且9月寿险保费增长改善,增速转正。这是因为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以代理人为主的线下客户拜访也逐渐打开。

新业务价值为428亿元同比下降27.1%,增速较上半年(-24%)虽未收窄,但已经基本平缓,预计明年重获正增长。

代理人较年初下滑10%至104.8万人,原因是代理人队伍正处于调整期,并且在压力下并未放低代理人考核标准。预计随着代理人改革项目的落地实施,代理人规模及产能将于明年触底回升。

2.产险

产险业务表现较好,2020年前三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产险业务规模稳健增长,平安产险仍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194.90亿元,同比增长11.5%。

随着疫情得以控制,平安前三季度保证保险业务综合成本率较上半年有所改善。

同时,由于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平安产险整体综合成本率较上半年上涨1.0个百分点至99.1%。

3.投资业务

随着权益市场回暖收益率上行,投资收益降幅收窄。报告期内,年化投资总/净投资收益率为5.2%/4.5%,分别同比下降-0.8pct/-0.4pct。但较上半年4.4%/4.1%的收益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

4.银行

资产质量的改善是银行业务三季报的亮点。不良贷款率和关注贷款占比明显下降,并且拨备覆盖率较年初上升35.17个百分点达到218.29%,

前三季度,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165.64亿元,同比增长13.2%;减值损失前营业利润833.13亿元,同比增长16.2%;净利润达223.98亿元,同比下降5.2%,但降幅较上半年有所改善。

另外银行在零售业务端表现稳健,截至2020年9月末,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24,881.71亿元,较年初增长25.5%;零售客户数达10,364.34万户,较年初增长6.8%。

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国内经济的持续复苏,近两个季度银行业务有望保持一个良好的回暖态势。

5.科技

最后再提下科技,这块业务可能是中国平安提估值的关键,整体表现还算不错。

前三季度科技业务总收入650.28亿元,同比增长8.3%。截至9月末,公司科技专利申请数累计达28,037项,较年初增加6,654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

目前业务线由陆金所,汽车之家,平安好医生,金融壹账通和平安医保科技组成。公司的底层战略早已调整为“金融+科技”,每年都有超过100亿元的科技专项投入,拥有近11万名科技从业人员,超过3000名科学家。相信平安科技未来的能量是巨大的。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陆金所已经赴美上市,并且有望成为今年美股最大的金融科技IPO。其管理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5.9%至5358亿元。另外陆金所促成的贷款30天以上逾期率较第二季度的峰值明显改善,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二、整装待发

综合来看中国平安三季度,疫情影响已经落地,寿险继续推进改革,明年有望触底反弹。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改革?其实也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代理人高速增长时代已经过去,寿险行业传统“拉人头”发展面临较大的挑战。于是平安率先拉开寿险改革大幕。

2019 年四季度,中国平安启动寿险改革,集团董事长亲自挂帅。改革目标是希望成为全球最领先的人寿保险公司,不仅是规模最大,还要成为一个新型的人寿保险经营模式,将过去的“健康人海”升级为追求质量和追求代理人收入,未来改革举措聚焦在渠道、产品、科技三方面。

正如公司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陆敏提到,“以产品、科技支持渠道,将公司经营水平提升到新高度。其中,着力点之一是渠道建设,提高代理人人均收入,目前平安业务员的收入在同业相比高出平均一倍左右,但在平安看来这还不够”。

改革难免会经历阵痛。以友邦为例,自 2010 年友邦保险实现独立上市以来, 对代理人渠道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出了“最优秀代理”策略,期间经历了人力脱落和保费增速低于同业的阵痛。友邦中国代理人数量从2010年的2.37万人下降到2013年1.50万人。友邦中国保费收入增速在改革期间虽然增速低于同业,但在队伍改革完成后,代理人产能被激发。近年来虽然由于行业监管、代理人增速趋缓、竞争加剧等原因,行业保费增速趋缓,但友邦在此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扩张力。

主动改革的平安,相信还会更进一步。

三、穿越周期的巨头

中国平安主动推动寿险改革也是率先看到了环境的变化。一直以来中国平安都是保险行业的标杆,风险意识强劲,抗风险能力突出,可以当做行业先行指标的一个公司。

中国平安1988年从保险起步,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加码证券、银行,布局互联网金融和科技等业务,成为一家手握全牌照的综合金融巨头,经历无数风雨至今仍保持高速发展。

虽然中国平安寿险、产险、科技类业务居行业前列,总资产超过9万亿元,但成长性不亚于中小公司,过去5年ROE复合增速20.1%。引用营运利润后,剔除投资收益波动影响,增长更为稳定,分红与营运利润相关,分红确定性高。

现在中国平安在战略发展上,在确保金融主业稳健增长的基础上,紧密围绕主业转型升级需求,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增强“金融+生态”赋能的水平与成效。

看中国平安过去的股价,曾经也经历投资失利,也经过行业变化,最终还是穿越周期,真“跨过山河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

四、展望

在三季报这个时点我们可以开始期待中国平安的困境反转,可以关注三点。

一个焦点是关注平安21年开门红情况。管理层在Q3电话会议多次强调开门红的重要性,顺应客户需求,利好队伍士气,21年开门红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并且由于今年初疫情冲击导致2020年开门红基数较低。

另一个是代理人的改革推动情况。平安主动接受短期阵痛换长期优势,可能带来整个销售队伍质的的变化,从而带来业绩和数据的变化。

还有就是当下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从今年低位不断回升,对于保险行业的投资收益也是一个好消息。

对于保险行业来说,虽然已经养出了几个大公司,但是这个行业天花板依旧非常高。中国的保险深度密度还远不及发达国家,很多人都还不知道保险的重要性,市场还需要时间的培育。如果要在保险行业里选择一个长跑选手,中国平安依旧当仁不让。

#寿险#科技#三季报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