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么远的西藏阿里地区来到西安,王林主任很亲切,特别感谢他给我治好了病。我心里非常地高兴。”在西安交大一附院老年外科病房里,34岁的藏族女同胞措姆用藏语表达着自己的感激。由于阿里地区缺少相应的检查手段和设施,在援藏专家、交大一附院老年外科张雷教授的联系安排下,措姆于9月17日顺利接受了胆道吻合重建手术,一直受胆汁外引而影响健康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8月的阿里是一年当中最为适宜的时节,温暖的阳光伴着微风普照在狮泉河畔,映衬着蓝天白云显得格外迷人。但对于初上高原的张雷来说,却是眼睛里的天堂,身体上的地狱。高原反应是进藏的必经一关,在这里,走路都成了负担。气短、胸闷、失眠加之早晚巨大的温差,让平时很少生病的张雷经历了人生第一次高原上的感冒。尽管如此,经过了短暂的休息调整,张雷便很快投入到了工作岗位,并开启了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肝胆疾病治疗的新篇章。
2020年8月25日,措姆在家人的陪同下,从远在500多公里外的改则县来到了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外科就诊。今年3月,她曾经因为胆囊结石做了手术,却因手术造成了胆道损伤,在技术水平欠缺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外接引流管排出胆汁,这给措姆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对她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张雷教授仔细评估了患者的情况后,认为有机会恢复她的胆道,但是受制于地区医院检查条件的限制,在地区无法开展手术,于是张雷联系了交大一附院王林教授接收该患者治疗。手术由老年外科王林主任亲自主刀,术中情况比术前预计更加复杂,最终历时3个小时,措姆的胆道得到了重建。一个月后,措姆已回到阿里,再次来到地区人民医院复查,经过张雷教授的仔细核查,恢复情况良好。
在阿里,类似措姆的病例并不是个案,由于技术和硬件条件的限制,很多急性肝胆疾病往往采用先口服药物消炎,再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遇到严重炎症,胆囊粘连的患者,只能转至远在1000公里外的拉萨、日喀则治疗,这样更容易造成并发症的产生,为后续手术增加了难度。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到来在不断改善着这样的情况。
在雪域高原,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缺的不仅仅是氧气。要做成一件事情,需要花费比内地更大的人力物力。在一次胆囊切除手术中,张雷联合病理科援藏专家龙兆博共同完成了高原首例术中病理冰冻,并及时检测出病理结果。在阿里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张雷共完成了20余例胆囊结石手术,且大部分为藏族同胞。由于语言障碍,为交流沟通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而张雷总是不厌其烦,耐心细致的对待患者。他用画图的方式向患者介绍手术术式、切除范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并用肢体语言去解释说明。
在高原工作期间,张雷发现当地患者就医理念差,疾病知晓率低、就诊率低,当地医生对常见病的诊断能力有待提高,手术规范化操作程度低。针对这些现状,张雷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查房、学术讲座、手术带教、专家门诊、下乡义诊等各种方式帮助、指导当地医务工作者提升技能,普及健康科普知识。热情的服务、过硬的技术,让张雷获得了患者及科室同事的一致好评。同事扎西说到:“通过手把手、一步一步的教授,让我的手术基础操作更加扎实,也更有信心解除病人的疾苦。”
援藏,“苦”是萦绕不断的。除开自然条件的艰苦,更要接受辞别亲友、远离故乡的寂寞孤独。张雷的两个孩子只能交给妻子一人照顾,因家中是独子,身患阿兹海默症的母亲也被送到了敬老院。因为高原失眠,张雷经常都要在安眠药的帮助下才能入睡。
“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正如锦旗中所书,带着组织的重托,迎着阿里人民的期盼,远赴雪域高原,明知艰难困苦也毅然决然、无怨无悔。在张雷身上,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奉献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正因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深刻感受到了藏区百姓的疾苦,更加坚定了张雷入党的决心,工作之余,他向组织提交了两份思想汇报。
“参加医疗援藏,让我的生命更加饱满、充实。”张雷说。
审核: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