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历史上,有一个奇人,苦读书被录进士第四名,这还是被宰相晏殊做了手脚,本来第一毫无悬念。他是个有远大理想的青年才俊,积极向上,给当时的仁宗皇帝上万言书。可惜,被仁宗给晾了,从此,他爱上了辞职,只要不是一把手,都是直接辞职,即使是国办主任那样的高官,也一样照辞不误。
1
此人生于1021年,从小聪慧过人,读书过目不忘。在他小时候,曾经跟方仲永接触过,了解一个神童是如何泯灭于众人的。其实,他自己也可以称得上是神童,过目不忘,一本书读完,就能背诵出来。
他的父亲是个地方官,辗转于全国各地任职。小时候,他就跟着父亲去过很多地方。父亲的理想是入阁拜相,所以做官特别上进。一次,父亲带着他进寺庙进香许愿,问卦仕途。结果跪下去磕头时,晴天里一声霹雳,顷刻间风雨大作,天空中一道彩虹高挂,绚丽无比。
父亲见了,赶忙给菩萨磕头,因为当地早就有这样的传说,只要彩虹高挂,仕途不可限量。其父后来工作更加勤恳,但是朝廷那边一直没有任何动静。在江宁府任上,积劳成疾,带着未曾实现的愿望,遗憾离世。
其实,那条彩虹并非为他的父亲高挂,而是为他而出现在天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他赴京赶考,一句高中,这一年,他21岁。他也跟他父亲一样,有远大志向,中进士后,他意气风发,决心干一番大事业。
2
他被任命为扬州的一个小官,虽然如此,他还是对前途充满了希望去上任了。但是,很快,他就失望了,因为这个职务根本不是他想象的样子。后来扬州知府换成了韩琦,韩琦是名臣,是从朝廷被贬谪而来的,所以,他心中的希望又冉冉升起了。
可是,现实令他再次失望,用他自己的话说,韩琦除了长得好看,其他一无所长。韩琦到扬州后,他几次向韩知府汇报思想,但是韩琦根本看不上他。又一次,他夜里读书时间太长,早上点名时迟到,韩琦教训他不要贪图享乐,要认真学习。他没有解释,后来韩琦知道了真相,但是还是对他没有任何好感。
过了不久,他调任朝廷太平理事,到中央任职,他当然觉得希望又来了,可是,这只是个无所事事的清闲小官,他再一次失望透顶。一届任满后,按照规定,要参加考试,提升级别,他放弃了。宁愿不干,也不做这样无所事事的干部。
转眼到了1047年,他已经做了五年官员了,但是,他实在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这一年,他被任命为鄞县知县,这可是个实职,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他又一次怀揣希望上任了。
3
这一次,他干的不错,也干的很开心,因为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管理一个县。就在他上任的前一年,天气大旱,赤日炎炎。他春天上任后,老百姓根本没有种子可以种植。他想了一个办法,让老百姓到县府来借贷,秋天打下粮食后偿还。可是,县衙的人都不同意,老百姓也不敢来借。
他大发脾气,喝令理解了也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必须先活下去。在他的强制下老百姓都来借粮食了。这一招,他成功了,秋天,获得了丰收,好多百姓都跑到县衙来感谢他,一叠声的青天大老爷叫着。而邻县,好多人都外出逃荒,因为春天的时候根本没有种子下种。他终于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很快,三年知县任期结束了。现在,他有了比较老的资格,进士及第后,两届任期结束,参加个馆职考试,就可以得到好的职务。但是,别人眼里的好职务,在他眼里什么也不是,因为都是混日子,虽然工资高了不少。
于是,他直接拒绝参加考试,朝廷下令要求他参加,还是直接拒绝了。他的特立独行,引起了朝廷的注意,于是,一份免试状送到了江宁他的家中。但是,他不要免试。朝廷没办法,采取直接任命的办法,任命他为集贤院校理,他辞职,朝廷不允,他又辞职,朝廷继续不允,辞职六次,朝廷不再强求。
这些职位不是他想要的,他继续等待,继续读书。很快,新的任命又送达了,仁宗就是看好了他,任命他为群牧判官,这是一个好职位,好多人考试通关系都想得到这个职位,可是,他不稀罕,还是辞职,一辞就是四五次。仁宗不高兴了,这人是怎么回事?
这时候欧阳修出面了,给他写了封信,劝说他到京任职。文坛领袖的面子他不能不给,这才勉强赴任。在这个位置上,他也没干什么,工资待遇不错,但就是提不起精神来,时间都用在跟文友诗文唱和上了。
后来,在他的不断要求下,又到常州、饶州做了一把手,不过干的不是很顺利,但心情还是很好的,做一把手,他觉得能干自己想干的事,那些清闲的官职,他一点也不感兴趣。1058年,朝廷再一次调他入京,他辞职被拒绝,只好就任。这次辞职他不是很坚决,因为他有了新的想法,做京官可以接触皇帝,也许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4
这次的职务是支度判官,他开始给皇帝写信,上万言书,展示自己的思想和理想,希望得到仁宗皇帝的重视。可惜,他两次上书,仁宗皇帝都从不提及。其实,仁宗皇帝特别看好他,可是,皇帝老了,而他的思想太激进,皇帝怎么可能赋予他大权!
他也看透了这个老皇帝,把希望寄托在老皇帝身上,最终只能是失望。他也看开了,没有希望的事情,就不去做,还是抓紧时间,认真读书,认真研究,达则兼济天下,现在既然不“达”,先独善其身再说吧。从这以后,他辞职上了瘾,不论何种职务,只要不是地方一般手,全部推辞。
1060年,仁宗直接提拔他做起居注,这起居注地位极高,一般人想都想不到。这官就是跟皇帝混,皇帝做什么说什么,记录下来,贴身秘书。别人眼馋,他却一点也不在乎,直接辞职。仁宗当然不同意,双方拉锯了。
这中间,仁宗又任命了一名起居注,就是司马光。司马光听说他辞职不做,也跟着辞职,说人家大才都不做,自己才不如人,怎敢接任?仁宗劝说了几句,司马光也就接下了。
可是,他还是推辞不受,已经是第九次了,仁宗心里很不爽,亲自手书诏令,直接派人送到他的宿舍。结果来人拿着诏令来到后,他直接躲进厕所不出来。送诏令的等了好久,只好把诏令放到桌子上,走了。他从厕所出来一看,没办法了,诏令撂下了,只好被当官了。
过了三个月,仁宗皇帝再一次提拔他,让他做知制诰,这可不是记录皇帝言行的,而是直接分管起草诏书了,这可是不得了的高干。但是,他看着老态龙钟的仁宗,知道理想无法在他身上实现,知制诰也没有一点兴趣。
5
1063年,老皇帝仁宗驾崩,英宗即位。第一天上朝,他看着本该是英姿勃发的年轻皇帝,却比看着仁宗皇帝还失望,这就是一个病秧子,说话有气无力,一点主见也没有。
他寻思着辞职回江宁,在这里实在没意思。这时候,他的母亲生了重病,结果撒手人寰。他回家守孝丁忧,顺势离开了令他失望的朝廷。守孝期间,他刻苦读书,思考国家的未来。
果然不出他的所料,英宗做皇帝只有四年,就一命呜呼了。新皇帝神州即位,这位只有20岁的年轻人,看着眼前一大片大臣,一张一张脸看过来,不断地摇头,没有符合他心意的大臣。
一个偶尔的机会,他在档案里看到了一篇呈给仁宗皇帝的万言书,随手翻了翻,这一翻,不由得精神大振,这人就是他要找的人。是的,一个远大理想的青年,需要一个有远大理想的首席大臣。
于是,一道诏令送到了江宁,任命他为江宁知府,这可是一把手。但是,他以身体不好婉拒了。这时候的他,已经不满足于一个地方的一把手了。这个国家的积贫积弱他看在眼里,决心要对整个国家动手术,富国强兵。
他看好神宗,正如神宗看好他一样,但他不能贸然出手,要看看这个年轻皇帝的耐心和决心。不到半年,一道诏令又到了,提拔他为翰林学士。这次,他不再推辞,直接上了谢表。他知道,火候差不多了,该他出场了。
不过,他没有立马动身就任,而是磨磨蹭蹭,到处访亲问友,他还在考验神宗的耐心。而此时,神宗向好多重臣征求意见,有反对的,也有推举的,神宗终于下了决心,要他立即进京讲学。这可是个好机会,于是这次没有耽搁,来到了京城。
6
从此他在朝堂上给大臣们讲学,发表自己的见解,跟神宗简直就是相见恨晚,不久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改革事业,为中国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笔。后来,他拜相,走到了权力的巅峰。他父亲求签时的那条彩虹,原来应验在他的身上。
没错,他就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跟神宗携手改革后,他没再辞职,一直大干他的事业,可谓是如日中天。可是,当改革进入深水区时,神宗动摇了,他受到很多人的攻击诋毁,于是他又开始辞职。
经过多次辞职后,神宗终于含泪同意了他的辞职,这就是所谓的王安石罢相,其实是自己辞职的。他辞职后一年,神宗再次下诏,让他火速进京,因为没有他,很多事情无法处理。他答应神宗,报答知遇之恩,但只能短时为相。
这次拜相确实时间很短,他儿子和弟弟的死,让他雄心不再,最后一次辞职,重新回到了江宁。从那以后,他和神宗,遥相思念,老相国生病了,派御医到江宁医治,这样的君臣,史上找不出第二对。神宗驾崩时王安石嚎啕大哭,他哭的是神宗,哭的是自己跟神宗携手打造的事业。由于伤心过度,第二年,王安石也离开了人世,一代人杰,结束了他雄壮的一生。
纵观王安石的一生,仁宗时代辞职不断,神宗时代略作姿态,其实,这是一个政治家的谋略,这是审时度势后的等待,等待着最佳出手的时机,他成功了,成就了一代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