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冯家江流域。林洁琪 摄
中新网广西新闻10月30日电(林洁琪)白鹭翩翩齐飞,水清鱼肥,江水中的红树林蓬勃生长……走进广西北海市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冯家江流域范围,难以想象这个宽阔的江水与昔日的“纳污河”联系起来。通过截污清淤、红树林保育和恢复工程,冯家江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已逐步恢复,成为市民游客游憩的空间。
冯家江贯穿北海市区,北连通马栏河,向南汇入北部湾,中下游分布有大面积的红树林,承载着水质保障、生物迁徙通廊的重要生态功能。由于历史原因,该流域有2000亩虾塘、363个雨污直排口、24个养殖场,围塘养殖、污水直排以及养殖废水,直接造成冯家江水环境恶化,严重威胁下游红树林的生存环境。
图为北海红树林长势喜人。林洁琪 摄
北海市副市长李克纯介绍,2018年12月,北海市冯家江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开工建设;2019年,北海“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获得自然资源部、财政部批复,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冯家江流域)生态修复上升为整治行动的一部分,成为子项目之一。
广西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锡熹表示,冯家江项目系统解决了治污、排涝和生态一体化修复难题,实现了安全、生态、景观价值,较好展现了当地顺应城市自然地理格局,河湖联动、海陆统筹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的生态修复理念。
北海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成仁介绍,通过为期2年的建设,包括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利河道、大冠沙再生水厂及补水管道、生态恢复、海绵城市、景观工程及智慧水系八大子项工程,目前,项目已接近尾声,为当地带来了持续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为雨水蓄调净化塘。林洁琪 摄
作为污染源的2000亩虾塘该如何转变成保护生态环境的“宝地”?万成仁介绍说:“将虾塘恢复成为具有生态作用的雨水蓄调净化塘,承接地表汇流雨水,通过沉降、植物吸收、微生物分解等作用降低污染物含量,完成自净化的水源可以用来浇灌植被或补充河道生态需水量。”
在冯家江流域下游两岸茂盛的植被之下,还藏着地埋式调蓄池。“降雨时,污染物含量较高的初期雨水进入调蓄池,当初期雨水达到设计水位时,后期干净的雨水可直接排入冯家江。降雨结束后,初期雨水就近输送至污水厂处理,通过控制入江污染物,提升控制水质效果。” 万成仁说。
截至目前,冯家江流域已敷设27.7千米截污管线,构建19座污水设施,清除54万立方米的淤泥,清退周边养殖污染区近2000亩,每年消减主要污染物1366吨,减少污水排放1650万吨,培育水生植物36种,水体已达到或优于准四类地表水的标准。
图为北海当地渔民穿过红树林去捕捞沙虫。林洁琪
随着湿地生态环境改善,吸引大批候鸟来此栖息,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据统计,冯家江项目区鸟类由2017年的136种增加至171种,增加了35种,多次监测到世界极危鸟类勺嘴鹬等十多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沙虫等底栖生物种类不断增多,由2017年的66种增加至89种。冯家江流域分布的17种红树植物,生长态势也越来越好。
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郭国表示,冯家江流域生态环境改善后,将擦亮滨海国家湿地公园这种名片,拓宽旅游产业链,带动周边区域价值和经济活力,也能成为游客游憩的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生态融合。
同样曾经被当地称为“纳污河”的还有南宁那考河。那考河是南宁内河竹排江上游两大支流之一,以前这里大部分河段污水横流、恶臭扑鼻,人迹罕至。经过治理后,那考河变成为景色宜人的湿地公园。翠绿草地和色彩斑斓鲜花组成景观梯田,层峦叠嶂,已经是市民必去拍照留念的网红景点。
图为那考河湿地公园。林洁琪 摄
那考河流域建设了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湿塘、生物滞留设施等,既能打造园林景观,更能提高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能力,重构人水和谐的生态“海绵体”,营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水景观。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已经成为广西乃至全国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结合的典型范例。
南宁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柏春荫说:“如今那考河绿水长青,共种植有160多种陆生、水生植物,都是利于净化水质的品种。水里的鱼类都是野生的,甚至还吸引市民自发放生鱼类,可见这里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