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准确的自研模型、自研推理引擎、低功耗低成本计算平台的组合,使得元戎启行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平衡了安全性、效率、成本这三个自动驾驶的量产制约因素,这也为元戎启行开启Robotaxi规模化量产之路提供了保障。
文丨AutoR智驾 诺一
最强“老司机”真的来了。
前几天,元戎启行发布了自动驾驶汽车挑战“宇宙最强街道”——粤海街道的路测视频。
透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元戎启行的自动驾驶汽车在夜间拥堵路段、偶遇外卖小哥突然出现等情况都能轻松应对。
元戎启行自动驾驶车实际表现如何?
近日,智驾君在深圳街头亲自试乘了元戎启行的L4级别自动驾驶出租车,在27公里路段中,全程无安全员接管,这家公司做到了。
元戎启行原型车是大多数自动驾驶公司都普遍采用的林肯
MKZ(参数|图片)混动车型,该车配置了第一代DeepRoute-Sense传感解决方案。
该解决方案包含了一个造型轻薄的车顶盒及领先的传感器融合的标定服务,其车顶盒由8个车载相机、3个激光雷达、GNSS等多类传感器及相应的通信与数据同步控制器组成。
从车顶盒机械结构来看,包括激光雷达在内,其主体高度仅约30cm,通过四个脚架,可将该车顶盒轻松地安装到不同车型的车顶,完成传感器部署。
在车顶盒中,还有元戎启行自研的传感器数据处理器件——ADS同步控制器,该产品通过高精度的时间、空间同步,实现对相机、激光雷达、GNSS等多种传感器的海量数据的预处理与融合。
至于硬件成本,元戎启行技术人员称,“基本做到了行业最低。”
元戎启行车内配有安全员和可视化屏幕,至于大家关心的一点,车内是否可以听到工控平台工作的嘈杂声,这里可以告诉大家,一点声音都没有。
作为一款自动驾驶汽车,智驾君认为最直观的衡量该车技术能力的方式是:乘坐舒适性与是否进行接管。
由于是上午9点左右,正值上班高峰期,所以体验的路况可以说是非常的复杂,包括了长时间的拥堵、修路路段、抢道的电动自行车等。
这里大家可能会问,在这样的路段行驶,自动驾驶汽车会是保守的新司机?会被后车不停的按喇叭?
接下来,我们重点看一下元戎启行自动驾驶汽车遇到的几个典型的场景:
当出入停车场时,车辆会提前自动进行减速处理,这一过程非常的平和,并会稳定的停车。
遇到红绿灯时,可视化屏幕会显示红绿灯的状态,并同步标出停止线的位置,遇红灯时,刹车较为温和,不会出现急刹车状态。
红灯变绿灯时,车辆起步较快,无起步延时。
当遇到机动车车道有电动自行车时,它会进行一个简单向左侧车道偏离避让,超越电动自行车时,会及时进入车道中央行驶。
当前方路段出现拥堵时,该车会自动判断拥堵情况,在安全的情况下变换较为顺畅的车道,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变道超车能力优于大多数司机,所以,在拥堵道路中,这辆车处理交通能力不亚于一个老司机。
在距离终点不远处,我们遇到了大面积的修路路段,该路段无车道线、路左侧有修路围栏,在这种较为复杂的路段行驶时,该车行驶也较为平稳,不会出现左右摇摆的情况。
整体体验来看,元戎启行的自动驾驶汽车应该是目前所有自动驾驶汽车中较为灵活的一辆,不过,它的激进行驶并不会给乘客带来乘坐不适感。
作为一家刚刚成立不久的自动驾驶公司,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实属难得。
而这得益于,元戎启行在自研硬件、感知算法等领域的优势,这其中包括了元戎启行自主研发的车载相机,具备防炫光、防鬼影和高可靠的信号灯检测功能。
相比起工业相机,该相机不仅有更低的成本,还实现了更高的动态范围,不论是在白天强烈的阳光还是夜间远光灯的照射下,也能稳定处理好曝光,避免过曝现象,兼顾信号灯识别和周边场景的检测。
值得关注的是,元戎启行新一代传感器套件——DeepRoute-Sense II已经在东风自动驾驶领航项目中搭载。
相较第一代,DeepRoute-Sense II有着更为流线型的设计,7颗摄像头全部嵌于车顶盒内部。
该方案两侧的激光雷达,最小可探测距离为0.1 m,能精准感知近距离的物体,解决车辆近距离盲区问题;在水平视场角保持360°的基础上,能对近距离盲区进行最大范围的覆盖。
包括激光雷达在内,DeepRoute-Sense II的高度只有246mm,加上其流线型、与车身贴合的设计,在加装了DeepRoute-Sense II后,整辆自动驾驶汽车的风阻影响小于7%,相较于传统方案20%的影响,有了大大的降低。
可见,高效、准确的自研模型、自研推理引擎、低功耗低成本计算平台的组合,使得元戎启行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平衡了安全性、效率、成本这三个自动驾驶的量产制约因素,这也为元戎启行开启Robotaxi规模化量产之路提供了保障。
当前,元戎启行与曹操出行已经达成合作,双方正在进行自动驾驶车辆的测试运营合作,目标是在2022年杭州亚运会期间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根据计划,到2020年下半年双方合作的自动驾驶车队数量预计将扩大到10辆,并且接入曹操出行APP,在2021年面向公众提供自动驾驶试乘服务,在2022年亚运会举办期间,将车队规模扩大到数百辆级别。
纵观国内外今年开通Robotaxi运营服务的公司已经超过10家,包括了Waymo、百度、文远、AutoX、小马等,平均每家公司的部署车辆已经超过100辆。
Waymo已经取消部分安全员并扩大了运营范围、小马估值已经达到了60亿美元,在辅助驾驶以及低速物流车小有成就的Momenta、智行者也已经加入Robotaxi领域。
可见,Robotaxi商业化逻辑已经被认可。
至于下一步,国内玩家如何突破技术壁垒向Waymo看齐,还需要更为先进的车辆载体,比如,滴滴定制车D1等,另一方面,还需要持续扩大城市占有率,通过自身技术+车企+运营公司完成规模化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