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董商收走文物盒子,放弃了里面的绢画,专家:这才是镇馆之宝

2020-10-30新闻12

出自《韩非子》一书的成语“买椟还珠”,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说的是一个楚国人将贵重的珍珠装入华丽的盒子里去郑国叫卖。结果,郑国人高价买走了盒子,却并没有要真正之前的珍珠。其实,在文物界,类似的故事并不少。今天的主角《文姬归汉图》,就经过了类似的遭遇。

那是在抗战即将胜利的时候,在东北的溥仪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他准备逃命,许多文物都来不及携带,而周边的卫士、宫女趁机采用各种方法占有了这些文物。在文物界,一直将溥仪带出皇宫却流失在东三省的重要文物称之为“东北货”。《清明上河图》是“东北货”,《文姬归汉图》也是“东北货”。

当时有一个姓李的卫士就弄到了《文姬归汉图》,并且用一瓶伏特加酒贿赂了苏联守卫,将其带回乡下。李卫士只知道这是末代皇帝从故宫带出的文物,并不了解任何艺术价值,当文物古董商找到他时,也不知道该卖多少钱,随便报了一个价。

然而,古董商看到外面的锦盒,眼珠都快掉下来了。那分明是宫廷御用收藏的标志,甚至还有御制标签。但是,古董商打开锦盒,发现里面的绢画沾满了灰尘,而且有相当程度的破损,竟然误以为这是后来放进去的不值钱玩意。古董商同意了报价,却只是小心翼翼地捧走了锦盒,放弃了绢画。

李卫士就更不懂这些了,他见古董商不收,便将里面的绢画不当一回事。他的弟弟李老汉得到了这幅画,也没有重视,将它挂在锅台上,作为档灰的破布。

时间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北局向社会征收“东北货”。因为是政府行为,信用很高,又是有偿收购,价格公道,童叟无欺,所以很多人踊跃响应。李老汉想起家中的那块破布,虽然不知道画的是什么,但肯定是件老货,便捐献出来,当时就换了160元。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160元是个不小的数目,李老汉已经心满意足了。然而,不久之后,文物专家再次找到了李老汉,执意补发2000元的奖励。这个天价让李老汉目瞪口呆,直呼受之有愧。但是,他后来才知道,这件《文姬归汉图》完全值这个价。

经过专家高手的清理和修复,《文姬归汉图》才焕发出新的活力。它表现的是汉代才女蔡文姬被匈奴劫掠后,由曹操重金赎回,在归途的辛劳场景。画作上的人物风尘仆仆,但回归母国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全图共十二人,前排是胡人骑马引道,后面是汉人护送,衣着华丽的蔡文姬头戴貂冠、身着华丽胡装,并有猎犬、小驹、鹰相随。

这幅画气势恢宏,大漠风情跃然纸上,人物形态动作表情活灵活现,实在是难得的佳品。作品之上不仅有万历、嘉庆、宣统的收藏印玺,而且还留下了“盖章狂魔”乾隆的四方印章,并且定名为“宋人文姬归汉图”。然而,事实证明乾隆并没有完全看懂这幅画。

这是因为有一个小小的署名并没有被乾隆看到,文物专家却细心地找到了它。这个叫张瑀的人是金代宫廷画家,虽然生平在史料上记载很少,但确实留下过相关作品。靖康之变后,原来宋地的百姓怀着强烈的民族感,不约而同选择了“文姬归汉”这个主题。这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目前,这幅画作被吉林博物馆收藏,专家将其定为镇馆之宝。当然,关于它的主题,也有人认为是“昭君出塞”,到底是什么,值得后世学者进一步研究。

#文物收藏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