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礼敬英雄】“500多篇‘战地日记’还原真实战场”
【编者按】
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2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70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也锻造形成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为了铭记那段气吞山河的壮烈历史,省委老干部局联合河南广播电视台东方今报·猛犸新闻策划推出《抗美援朝70周年 气壮山河的凯歌》特别报道,采访了6位河南志愿军老战士,通过他们的故事再现那段峥嵘岁月。
没有人生而无畏,只是选择无畏,他们用血肉之躯换来永远铭记的胜利。向最可爱的人致敬,向新中国致敬,向世界和平致敬。
一本黑色的笔记本,边角的裂缝和封皮上凸起的褶皱彰显了岁月的印记,翻开扉页,泛黄的纸页上“谢洪斌日记”、“1947-1952年”等字样,一下子将我们拉回到了70年前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日记的主人叫谢洪斌,生活在洛阳的他,今年已经96岁高龄,仍每天坚持读书、写字。
1950年10月,谢洪斌作为第一批奔赴朝鲜战场的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先后荣立三等功一次,获朝鲜军功章二枚,还被授予解放奖章和胜利功勋荣誉章。战争期间,谢洪斌用自己的500多篇日记,还原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点点滴滴。
接到秘密任务,成为第一批入朝的铁道部队
1950年10月9日
“突接命令今天停工,准备迎接新任务。据可靠消息,新任务比较艰巨,所以来一个空室清野,收拾东西准备搬家。”
写下这篇日记时,谢洪斌还不知道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自己日记本主要内容会是抗美援朝这场战争。
“接到命令后,所有战士都轻装上了火车,也不知道要去哪儿。”谢洪斌回忆,当时他们正在抢修陇海线,所有人穿着单衣上了闷罐车,火车一路不停途经郑州,之后到达丰台,而且越走越冷,这才知道可能要去朝鲜了。
1950年10月15日
“现在的任务不是永久性的建设,也不是东北有任务等着我们,而是要以战斗的姿态来迎接未来,誓以全力保卫交通畅通,支援战争胜利!”
此时谢洪斌已经到达鸭绿江边,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准备进入朝鲜。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为保证朝鲜战场铁路畅通,谢洪斌所在的铁一师奉铁道兵团的命令,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执行战区铁路抢修任务,成为铁道部队中最早进入朝鲜的部队。
炮火下的城市千疮百孔,生存条件恶劣
1950年11月9日
“对岸的新义州一片火海,好像日暮的红云,虽然过了30小时以后还在熊熊地燃烧着。这是朝鲜和平居民的房屋,是朝鲜人几千几百年来的家乡,一阵风暴似的空袭已经成为焦土,多么使人痛心。”
安东(辽宁省丹东市1965年前的旧称),东与朝鲜的新义州市隔江相望,谢洪斌在国内就目睹了战争的残酷,曾经的丹东已是废墟一片,不间断的空袭使得人们惶恐不安,硝烟暮色下,人们从防空洞里钻出来向城外慌乱迁移。
“朝鲜的情况更严重,敌军天天轰炸,村庄几乎都炸没了,公路、大桥就别提了,战士身上背的吃的两三天就吃完了。”谢洪斌说,公路、桥梁被炸毁,补给就送不进来,战士没力气,只能看着美国兵跑,这也坚定了他们要把路修好的决心。
1951年4月15日
“早饭后因为没菜吃,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大家跑到山上挖野菜,任凭弯的腰直不起来,眼睛看花了,像牛毛一样的野菜还是找不到,七八个人凑了一小把,能够每人一口吃的了。”
1950年的冬天,朝鲜天寒地冻。长期吃不上蔬菜、肉类导致的营养不良,再加上超负荷工作,让很多战士都患上了夜盲症。“下午四五点就看不见了,还得摸黑走,为了赶进度,一晚上走百十里地也是常有的。”谢洪斌告诉记者,还要提防敌人不停的轰炸,休息的时候就挖个小洞,把草盖在身上。
创新“三预”方法,解决战场中的技术问题
1951年12月14日
“今天破坏得更加严重的孔桥照旧坏了,其他破坏多处,白天修补的结果全部无存,坏了还是小事,部队刚到现场的一切准备材料,战士们都不熟悉。”
作为第一批进入朝鲜的铁道兵战士,对于各座大桥、各条公路的建筑数据都需要现场测量,再加上敌机轰炸频繁,谢洪斌和战友们的修复进度不快,还经常遇到才修好的道路刚通车又被炸毁的情况。
为了提升抢修速度,谢洪斌所在连队创新“三预”方法应对,即预设计、预施工、预备料,将所在管段全部工程数据记在心中,提前预判弹坑的大小,从而提前预备好排架和木龙等抢修原料,大大加快了抢修速度。不轰炸时,谢洪斌作为技术员,会到各个连队给战士们上课,教授各种情况下的抢修要点、方法,提升每位战士的修复能力。
完成任务,筑起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1952年7月20日
“20点时,怀着愉快而惧怕的心情,试运转的列车终于慢慢地走上桥来,很多人的眼睛注视着每一个转动,一孔一孔地前进着,终于安然过了,我们这些修桥的人都怀着胜利的欢笑走回来,过去100天的疲劳都消失在胜利声中。”
1952年5月11日,清川江、熙川江第二次被炸;1952年5月12日,清川江第三次被炸;1952年5月14日,六连维修区被炸;1952年5月15日,四连维修区被炸;1952年5月17日,四、五连维修区及99号桥同时被炸……
从谢洪斌的日记里可以看到敌军轰炸的密度,也见证了他们工作的辛苦程度。
“几乎天天都在赶路、干活,将近一年的时间,修了20多公里铁路、一座大桥、一个车站。”谢洪斌说,对地形熟悉后,他和战友们总结出了“你来我藏,你走我修,修了即通”的工作原则,“两条腿跑,两只手干”,用生命和鲜血筑起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据统计,从1950年12月初至1953年7月27日,美军共出动各式飞机58967架次,向铁路线上投掷炸弹190590枚,重约9.5万吨。而朝鲜境内铁路通车里程由107公里延长至1382公里。
来源:猛犸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