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太极拳:技击和养生的巧妙平衡

2020-10-29新闻4

当今社会对于太极拳的看法和理解各有不同。有的人认为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练拳的人就应该上台打擂,以展示太极拳的强大技击功能;有的人则认为太极拳是一种美观好看、具有健身功效的另类健身操,能不能打根本无所谓;有的人还认为太极拳是一种气功,一种医疗术,可以治病等等。

这些说法各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太极拳在上述的种种领域都有或多或少的运用,但这些说法都不太全面,有的还有些偏激。对太极拳的理解应该从太极拳的本质、功能、效果综合起来看。

首先,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太极拳的核心功能是技击。

太极拳本就是中国拳术的一种,而且是中国拳术进化的最高级阶段,它保持了中国拳术的技击精髓,并对技击技术和技击方式做了革命性的改进。

其次,太极拳有一定的养生功效。

太极拳的养生功效来自于对身体严格的放松要求和精神的调节作用。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是出于技击的需要,用意就是说要聚精会神,不用力则要求身体放松。不知道创拳者在创造太极拳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了太极拳的养生需求,但这些放松身体和调节心神的要求正好把人的身心做了很好的调整,具有消除疲劳,休养身体,提高身体机能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慢性病恢复、亚健康状态的改善等都有比较好的效果。

所以,太极拳的技击功能和养生功效是太极拳本质的两个方面,练习者可以有选择地注重其中某一方面的发展,但它们应该同时存在,仅仅只有技击或仅仅只有养生的太极拳是不完整的。

这种不完整性会降低太极拳的技击能力,也会降低它的养生效果。这就是太极拳的本质。如果背离了这个原则,那太极拳就变味了,就会逐渐变成其他的东西而丧失其本来面目。

比如,放弃太极拳的养生作用而仅仅追求太极拳的技击。那么一味追求技击必然有验证之心,有验证之心必然有交手之举,有交手之举必然有求胜之心,有求胜之心必然有打人之意,有打人之意则有主观打人的念头,有主观打人的念头则违反太极拳的舍己从人、后发先至的原则。具体的表现是攻击意图被暴露在外,令对手容易洞察而躲避。身体无法保持松弛状态,无法爆发出强大的力量,导致攻击力下降。如此状态,根本发挥不出应有的实力。而且,交手过多必有失手之时,无论伤人伤已都对自己身心不利,到头来技击的功夫进步有限,身心的健康也受到了损害,这是自寻烦恼,不是太极拳练习者应有的追求。

再比如,放弃太极拳的技击功能只追求太极拳的养生效果。这样做不是不可以。只是仅仅打拳,做做太极操,将无法做到真正的身体松弛,意识集中,其养生效果会打个折扣。而且,因为缺少推手的训练和检验,在拳架中所犯的错误将无法及时发现和改正,以错误的方法去练拳,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还有可能对身体产生有害的影响,比如出现关节疼痛,头晕目眩等等症状。

还有一点无法回避的是,如果太极拳只是用来养生,那么它同那些舞蹈、健身操、瑜伽、气功、体育运动之间又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仅仅是外在的动作不同吗?不能打的太极拳还能叫做拳吗?

太极拳是技击和养生的巧妙平衡,太极拳作为一种拳术,本身有极强的技击功能,同时也兼顾了极好的养生效果。

一方面,太极拳的技击能力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种技击术相抗衡。而且在练习的过程当中,对身体造成的运动伤害非常小,甚至可以完全避免。有很多练太极拳的人在上了年纪后依然身体健康,运动自如,头脑清醒,精神饱满。相对于那些练外家拳、拳击、泰拳的人来说,练太极拳的人身体的伤病更少,更健康。

往往越练得松柔的人,越少打架的人,身体就越好。从根本上来说,太极拳的技击能力来自于松,养生功效亦来自于松。没有松就没有太极拳的技击,没有松就没有太极拳的养生。一味追求技击则无法松得透彻,太极拳的功夫到达不了高级的境界;一味追求养生则无法真正掌握放松的要领,无法取得理想的养生效果。这就是为什么太极拳要兼顾养生和技击的原因。

#健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