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晚,国家网信办发布公告称,为有效解决网民反映强烈的手机浏览器网络传播乱象,即日起开展专项集中整治,UC、QQ、华为、360、搜狗、小米、vivo、OPPO等8款影响力较大的手机浏览器被纳入首批重点整治范围。
据介绍,此次集中整治将多措并举、标本兼治,着力解决三大突出问题:
一是发布“自媒体”违规采编的各类互联网新闻信息,如歪曲解读经济民生政策、散布“小道消息”、传播谣言信息、翻炒旧闻编造“新闻”等;
二是发布“标题党”文章,如恶意浮夸、“唱衰”“卖惨”、冒名炒作等;
三是发布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良信息,如传播低俗图文视频、炒作明星绯闻隐私和娱乐八卦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集中整治和专项督导对手机浏览器提出了明确整改要求和具体标准,其中包括:不得发布“自媒体”违规采编的互联网新闻信息,不得PUSH弹窗“自媒体”发布的各类信息,不得使用断章取义、虚假夸大、攻击侮辱、耸人听闻等噱头式标题炒作热点敏感话题,不得发布无中生有、旧闻翻炒、拼凑剪接、捕风捉影等不实信息,不得发布低俗、血腥等不良信息,等等。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强调,各手机浏览器开展自查整改的期限为10月27日至11月9日,同时需要建立完善总编辑负责制、内容审核管理规范,从制度层面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实防止扰乱网络传播秩序问题的发生。
自查整改结束后,网信部门将对自查整改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整改后问题依然突出的手机浏览器,将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置,直至取缔相关业务。
多项浏览器相关整治行动
实际上,针对浏览器网络传播乱象,今年以来国家网信办已经开展了多项系列整治行动。
例如,自7月9日起国家网信办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中,便提到要从严整治青少年常用的浏览器、输入法等工具类应用程序恶意弹窗问题。
此次整治与青少年健康上网密切相关,具体要求包括,严厉打击诱导用户点击、跳转至淫秽色情、赌博诈骗等有害页面的行为;禁止利用弹窗推送低俗庸俗、导向不良、格调不高的小说、游戏和广告;大力整治未设置明显关闭按钮,无法一键关闭的弹窗业面;严控弹窗页面频次、大小,防止影响学生正常在线学习上网。
关于此次整治,国家网信办在8月曾查办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包括QQ浏览器、百度App、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等多家知名浏览器被点名。
另一项政治行动是自7月24日起,国家网信办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扰乱网络传播秩序突出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集中整治。
据国家网信办披露,通过集中整治,重点解决了一些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片面追逐商业利益,为吸引“眼球”炒作热点话题、违规采编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散播虚假信息、搞“标题党”等网络传播乱象,网络传播秩序有明显好转。
健康网络环境离不开行业自律
根据第三方数据,2019年中国手机浏览器用户规模约为6.82亿人,增速为4.4%,行业渗透进一步加强,预计2020年中国手机浏览器用户将突破7亿人。随着用户规模的增长与饱和,手机浏览器网络传播乱象的问题也慢慢凸显出来。
据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段时间以来,手机浏览器野蛮生长。尽管多款主流浏览器App曾推出一些应对措施,但效果十分有限,未能实现实质性好转。
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红利趋尽,手机浏览器逐渐由工具产品向超级入口平台发展,内容资源成为浏览器吸引流量的重要方面。低俗劣质等内容能够带来相当程度的流量,对于流量的追逐会使平台放宽对这些内容的审核把控。而且不论是平台还是内容提供方,多数并不具备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因此导致信息质量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充斥低俗、博眼球的内容。
另一方面,许多手机出厂会自带浏览器,无需下载,能够直接触达用户,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给很多浏览器平台提供了流量入口。手机厂商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加之其作为硬件制造企业并不具备内容生产力、判别力与把控力,因而也给不良内容的传播提供了机会。
当流量成为衡量内容质量最重要的标准,各种变相提高流量的手段也就出现了,最终导致劣质、低俗内容大行其道,在用户端形成恶性循环。
此次整治,正是国家从监管层面对手机浏览器网络传播乱象的一次有力出击。与此同时也需要认识到,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同样需要未来浏览器平台及手机厂商加强自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正能量价值内容分发的基础上进行有序商业化,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移动互联网络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