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陈维在查验船载危险货物集装箱。
潘洁沣摄
她18年扎根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和船舶防污染管理一线,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船载危险货物集装箱运输现场监管模式,创新船舶排放控制监管机制,为保障水上交通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她,就是浦东海事局危防中心主任陈维。
独创“三步开箱查验法”,精准找到瞒报危险品
陈维所在的上海外高桥港区是全国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单列港,她日常工作的重点就是监管查验船载危险货物集装箱,排除安全隐患。“我的工作就是从集装箱中查出谎报瞒报的危险品,保证每一个经手查验的集装箱都是安全的。”陈维说。
集装箱巨大且封闭,如何精准有效地找到可疑危险品呢?善于思考的陈维发现,船舶公司的订舱系统中记录了所有从上海港出口的货物信息,于是她就从一个个商品名、型号、俗称当中细细辨别货品成分,还敏锐地识破了有些货主故意增减或改变字母顺序的伎俩,还原货物的真实身份。
有了前期对300多万条货物信息层层过滤核查,陈维第一次开箱便能一举查获目标。后来,一套由陈维独创的确定目标箱、现场查验、行政调查的“三步开箱查验法”在全国海事系统推广开来,对谎报瞒报的违法行为给予有力的打击震慑,有效保障了船舶航行安全。
陈维认为,只有将集装箱危险品运输纳入法治化管理,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好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为此,她积极参与危险货物集装箱安全监管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动海事开箱查验写入《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两部国务院行政法规,并参与制定相关的国家标准。
陈维还在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科学规范的集装箱危险品执法方法,并由点及面推向全国,提升了我国集装箱危险货物监管执法的整体效能。此外,为有效解决人工核对工作量大、耗时长的问题,她积极探索研究开发了船载集装箱危险货物智能选箱系统。
上海港烟花爆竹出口运量占全国的80%以上。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同时确保运输安全,陈维代表上海海事局,会同沪湘赣三地有关职能部门开展研讨,积极协商,建立了以“产地检验、集中监管、就地封柜”为原则的烟花爆竹出口运输安全监管机制。同时,对烟花爆竹实施精准监管,破获了多起案件。
机制上“通”、管理上“严”,陈维带领团队以负责任、有担当的海事作为,提升了“上海服务”的辐射度。
试点船舶尾气监测课题研究,做绿水青山守护人
全球约有80%货物通过海洋运输完成,但船舶发动机造成的大气污染也给环境带来了危害。陈维工作的另一个重点在于,找到污染气体与燃油指标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探索通过船舶尾气监测进行筛查重点嫌疑船舶等现代化监管方法。在她的带领下,试点开展了船舶尾气监测的课题研究。
2016年4月1日起,上海市率先启动长三角核心港口船舶排放控制工作。在没有国内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陈维通过对国际公约的研析、百艘船舶的实访、数千设备的排摸,解决了“查什么—怎么查—检查标准”系列问题,编制了《船舶排放控制区现场检查指导手册》,为全国顺利开展船舶排放控制区管理提供了样板。她带领团队依托《自贸区船舶尾气排放监测监控研究》《船舶尾气监测与AIS系统融合研究与应用》等课题项目研究,探索实施“固定点初查—无人机核查—上船实查”的船舶尾气监测检查流程,实现对港区大气质量实时监测、对可疑船舶目标追踪的监测监控。2019年7月,通过无人机携带嗅探设备和巡逻艇装载嗅探设备的双重筛查,查处全国首例在航船舶使用燃油超标案例。
船舶排放控制政策实施以来,对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改善起到了明显作用,上海、江苏和浙江临近港区监测的二氧化硫浓度同比下降25%、18%和17%。“为了祖国的绿水青山,我希望每天多一点付出,多增添一抹绿色。”陈维说。
发挥自身引领带动作用,培养出一批批专业骨干
自2010年上海海事局组建了陈维工作室以来,陈维始终注重发挥自身的引领带动作用,努力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建设高技能的实用型队伍。
陈维工作室建立“劳模带徒”“导师带徒”等人才培养模式,涌现出以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刘晓东为代表的多个先进典型,一批从工作室走出去的年轻人成了不同岗位上的业务骨干,工作室也形成了一系列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的先进成果。如今,陈维工作室已经成为全国危防业务交流切磋提升的重要平台和危防人才培养的示范点。
为进一步创新危险货物管理,陈维带领她的工作室积极推进外高桥港区“一站式”联防联控执法模式,打通港区信息之间的信息断层,避免重复查验,提高港区整体查验效率,构建联合执法新常态。她还牵头组建自贸试验区劳模创新工作室(优秀团队)合作联盟。依托合作联盟平台,为港区实施“一次查验”提供了实践蓝本,创新了监管机制;助推了诚信规范贸易环境的建设,为自贸区市场管理和监督体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人进百步,不如百人进一步。”引领带动更多的新时代青年在平凡岗位上担当作为、不懈奋斗,正是陈维的责任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