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领略大运河历史文化,感受老胡同居民的新生活

2020-10-28新闻19

今天(10月28日)下午,北京市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专题培训班的26名学员走进东城区,从玉河南段大运河澄清下闸遗址出发,沿着东不压桥玉河遗址公园领略大运河的悠久历史文化,在雨儿胡同里感受到老城保护更新给居民带来的新生活新变化。

大运河美景尽收眼前

学员们首先来到了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的玉河故道澄清下闸遗址。在玉河景观平台上,铜色浮雕的“京杭大运河风情图”描绘出河岸繁华热闹的景象,学员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大运河千百公里的风光。

玉河是元代通惠河在大都城的一部分,由郭守敬于1293年主持修建。玉河主要用于漕运,明代以后,漕运逐渐衰落,玉河就作为一条内河长流在京城。后玉河逐渐全部改成了暗渠,玉河从此消失。2006年“北京玉河历史文化恢复工程”启动,恢复了七百年前的古玉河河道480米。

北京玉河历史文化恢复工程实施方北京天街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姚文国介绍,2014年,京杭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当年,玉河故道二期保护工程启动,从平安大街到北河沿大街,全长600余米,由于条件限制和整体修缮设计,在历史古河道遗存范围建成了景观公园。姚文国说:“我们在建设公园的观水平台时,充分考量了既要让观景者能够尽量亲近水道,感受身处玉河之中的意境,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又要保证安全,所以就有了观水平台上兼具扶手功能的大运河风情浮雕画,让过去和现在的河畔风光同时展现在游览者眼前。”

在“共生院”品居民现代生活

穿过了“水穿街巷”的玉河故道,学员们来到了雨儿胡同。

雨儿胡同东起南锣鼓巷,西至东不压桥胡同,南邻蓑衣胡同,北靠帽儿胡同,全长343米,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拥有清值年旗衙门、齐白石旧居等历史遗存。

近年来,东城区以南锣鼓巷地区雨儿、帽儿、蓑衣、福祥四条胡同为试点,探索老城保护复兴的新路径,通过“申请式腾退”政策,外迁改善一部分居民,同时腾出空间,降低人口密度,改善留住居民生活。

2015年,东城区开始探索胡同“共生院”模式,大杂院内的居民可以自愿选择“去或留”,腾出来的空间重新设计。在“共生院”里,实现了新老建筑共生、新老居民共生、文化共生。

此次,学员们参观的雨儿胡同24号院和30号院正是腾退后衍生出的“共生院”。北京市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专题培训班学员、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蒋春芹说:“虽然我不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但是我也在雨儿胡同和这些院子里感受到了‘家’的味道。东城区老城保护工作做得早,做得细,通过整治提升和老城风貌保护,让老百姓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切实提高了百姓的幸福感。”

文字 | 王慧雯

摄影 | 张传东 编辑 | 小柒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