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一堂课上了十多年,鲤城这所学校的做法超赞!

2020-10-28新闻5

“小朋友们,咱们今天吃面,你们知道里面有什么?”

“面里面有绿绿的青菜、黄黄的虾米……”

这是泉州市第一幼儿园每天的 “餐前必修课”,到每日午餐前,老师或者小朋友会先进行当日餐点介绍,介绍餐点所用的食材及其特点。“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珍惜粮食要从娃娃抓起!”该园园长黄晓军介绍道,这堂“餐前必修课”已持续十多年,通过点滴累积增进孩子们对粮食的认知,引导孩子们节约粮食、践行光盘行动,增强文明用餐意识。

餐前必修课

认识餐点节约粮食

“我最不喜欢吃虾米,我读小班时都会把它们挑出来,但现在会吃光光。”就读大班的翁赫朗经过幼儿园两年多的餐点介绍,他知道虾米是渔民伯伯辛辛苦苦从大海里打捞而来,营养价值丰富,虽不喜欢吃但也不再挑食。

据介绍,刚进幼儿园的小班孩子因为年纪小,常会发生浪费食物的情况,甚至会因为红豆包的馅看着“脏”,而将包子扔掉。为此,老师们会借由动画片或故事里的卡通人物引导孩子认识每样食材,从而放心进食。而在中班、大班则由孩子们轮值介绍餐点,让每个孩子参与其中,强化节约粮食意识。

此外,幼儿园每个月末都会举行一次自助餐,孩子们可自由选择喜欢的食物,“用餐时,老师们会教他们吃多少拿多少,通过孩子们的选择也可以了解他们对食物的喜好,从而调整园内午餐的菜谱。”黄晓军告诉记者,每月一次自助餐已延续三年多,在幼儿园里拥有较高人气。

制作闽南童谣

家园共育养成好习惯

家庭是孩子习惯养成的最佳课堂,因此,该园号召所有家长加入“文明用餐”的队伍中,在家里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帮孩子养成好习惯。这学期,该园还组织孩子在家录制以节约粮食为主题的闽南童谣。

“一粒米,两滴汗,三月布稻,六月收!”“淋风雨,晒日头,辛苦劳动,种大米!”据了解,这些闽南童谣是老师、家长共同创作完成的,由家长指导孩子背诵并录制,这些录制好的视频会在班级上课期间播放。从创作到录制再到播出,每一首童谣都带动了一个家庭的共同参与,通过家园共育的形式,引导家长做好示范,带领孩子养成节约粮食、践行光盘行动的好习惯。

“这首童谣有八句话,录制视频那天晚上爸爸带我背了好几十遍,每背一次都会跟我解释句子的意思。”大班孩子吴若琳告诉记者,在与爸爸共同录制视频的过程中,她还收获了“水稻是在三月播种”这一知识点,朗朗上口的闽南童谣非常好记,每当她看到有人浪费,她都会引用童谣加以劝导。

黄晓军表示:幼儿园一直提倡“节约粮食、践行光盘行动”,在日常教学中教育和引导幼儿努力做到不留剩饭、不留剩汤,从而真正促进孩子们逐步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此外,幼儿园还以倡议书、家长群宣传等方式,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推动家长与孩子共同践行勤俭节约理念,培养厉行节约良好习惯。

鲤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