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陇上百村纪事|古塘新生

2020-10-28新闻20

西和县洛裕镇古塘村

古塘新生

刘诗吟

从闷热的大巴车上下来的时候天空上还下着绵绵小雨,丝丝点点滴到人们裸露在外面的皮肤上,清清凉凉的,很舒服。车站上写着“西和站”,旁边的楼顶还立着正红色的几个大字“中国乞巧之乡”。才刚是初春时节,可映入眼帘的整条街都染满了绿色,再配上星星点点的温风细雨,颇有些江南的气色。要不说这里是西北,还误以为来到了江南水乡。

陇南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南山地,高山峻岭,峡谷众多,地形复杂,虽然近两年道路硬化十分到位,但是依旧蜿蜒曲折,颠簸不堪,辗转至古塘村的时候,已至傍晚,红霞挂天。

驻村干部郝斌是村里的“百事通”,说起村子里的故事更是如数家珍、头头是道。村上的赵细娃70多岁了,儿子10年前外出务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留下了儿媳和3个孙子,老两口心里愧疚,坚持住在以前的破房子里,不耽误儿媳妇。

“你没接见过那个房子是啥样,5跟棍子撑着,里面又黑又潮,有电都不会用,来阵暴风雨都能把房子掀了。”一说到这个事儿,郝斌还有点儿激动,他看到两个老人家住在那样的房子里,心里难受了好几天。于是他一边跟老人家沟通,一边跟他家儿媳做思想工作,反反复复了好长时间,想了许多办法,最后才让两个老人安安心心地住在了儿媳的新家,现在生活的也越来越和睦。

“再不要让娃娃一天看电视了,好好上学,以后才能有出息。”再到赵细娃家里时,赵细娃的儿媳在外打工,家里两位老人照看孩子,郝斌看着还在上初中的孩子,这样对他们说。

“好好好。”老人家抹着眼泪感谢,“以后让娃娃要像你们一样,当干部。”

老人家眼睛里的眼泪晶莹剔透,看着郝斌的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和感恩,对于他们来说,正是因为有像郝斌这样扎根农村,真正为他们考虑的驻村干部才是真正的有出息。

旭日东升,微风徐徐,正值春种春耕的好时候,村里的人都外出劳作,古塘村一片安静和谐,只有一处最为喧闹。来到古塘村幼儿园的时候,恰逢乡卫生院给园内0-6岁的儿童免费体检,孩子们哭闹与欢笑声响成一片,十分热闹。

而此时,园长郑肃佩正在安慰因验血哭闹的孩子,她轻柔地将孩子抱在怀里,跟他说话,逗他开心,转移他的注意力,清晨的天气还很凉,她却忙得一身汗。直到所有的孩子检查完毕,她将孩子们安顿好,才安静下来,喝了上午的第一口水。

“我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这是郑肃佩同我们说的第一句话,也是她办这个幼儿园的初衷。

郑肃佩三十出头,身材纤细精干,做什么事情都是精神奕奕,看着孩子们的眼神总是耐心温柔的。她从小就喜欢孩子,上学的时候就立志长大一定要当个好老师,教书育人。她不是本地人,结婚后才来到西和县,一家人都住在县城里,2014年才终于在古塘村把幼儿园开了起来。

说到一开始创办幼儿园的时候,郑肃佩感受颇深:“那时候古塘村还没有正经的幼儿园,第一个学期我们只有30个小朋友。那时候有个小朋友叫赵萌萌,我的印象很深刻,她是留守儿童,刚来的时候胆子非常小,不敢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只是每天拽着我的衣角,跟在我身后。他们还那么小,却脆弱敏感,过得并不快乐,这坚定了我的决心,我一定要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育对待,尽量给予他们更好的童年。”

一开始,郑肃佩的家人不太支持她留在古塘村开办幼儿园,觉得在村子里没前途没发展,可最后却还是拗不过她坚定的决心。

“我大部分时间都在村子里,回家陪伴儿子的时间很少,我儿子每次都埋怨我,说‘妈妈你再也不是我妈妈了,你是其他小朋友的妈妈’。”说着话的时候,郑肃佩是笑着的,说着说着,眼泪也跟着掉了下来。对于郑肃佩来说,古塘村需要她,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像是自己的孩子,她愿意坚守在这片土地,守住这些孩子。

西和县洛峪镇古塘小学位于古塘村的中心处,附近的村民每天都能听到孩子们郎朗的读书声和做课间操的欢笑声,蓬勃向上的声音盘旋在古塘村的每个角落。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乡村教育一直是乡村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大众的关注点。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栋梁,也是祖国的未来。过去,在大部分乡村,由于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的不完备,并不能给予孩子们更好的教育条件。但是总有这些满腔热血、甘愿付出的青年人,他们愿意扎根在这里,坚守在这里,用一生来守护着这个村子和这个村子的未来。因为有这些人,古塘村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古塘村不大,村卫生室就坐落在村委会的前方,门口立着“健康扶贫县乡村人四级‘一保四有’标准和健康扶贫群众看病‘七个知晓’”的广告牌,走进门去,鲁珍端正地坐在诊台前。

进去的时候,引入眼帘的是柜台里琳琅满目的药品,而鲁珍身着白大褂,脖子上挂着听诊器,正专注地伏案看病历。

即便这里不比城市里的医院,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医疗设备齐全,医疗条件初具规模。

见我们进来,他虽然疑惑,却依旧放下手中的病历,专业地问我们是否哪里不舒服。村里就这一个卫生院,村上人有个大病小病的都会来他这儿问诊开药,实在严重的,他也会帮忙联系镇上、县上的医院代为接收。可以说,他熟悉村里的每一个人,而我们显然不是这里的。

“我当乡村医生已经37年了,过去的医疗条件还很不好,村上的人不敢生病,生病了也不敢看,怕费钱,怕看不好。现在我们的医疗条件那可是不一样了,国家政策也好,不仅对贫困户有医疗补贴,还给村上65岁以上的老人、慢性病患者提供免费体检的机会,建立台账,我们时刻能关注他的健康状况。”

说起村里的医疗情况,鲁珍那是了如指掌,患者情况和体检报告都记得清清楚楚。

说起刚在村里当医生的时候,鲁珍喝了一口水,坐在椅子上靠着靠背,眼神环顾着卫生室的四周,然后陷入了回忆,在自己从医的这近40年里,发生的故事太多太多了。

“我原来就是个赤脚医生”,说起年轻时的故事,鲁珍自谦地说:“原来村里的条件很不好,缺医少药,基本没有什么正规的医疗设施,除了我也没有什么从医人员。我记得有一次特别危险,那还是个冬天,刮着大风雪,村子上有个孕妇胎位不正,差点难产,家里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可是要命的事儿啊,风雪天交通也不方便,没法去镇子上,就送到我这儿了,那时候我也很紧张,但是一分钟也不敢耽搁,用了不到9分钟,孩子就生下来了,母子平安。哎,真是,我现在想想心里那个紧张劲儿还在呢。但是不管咋样,生命高于一切,我们做医生的一刻都不敢耽搁。”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基层医疗特别是农村医疗的建设至关重要,农村“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一直是乡村建设的“心头病”,为乡村医疗带去更多资源和人才,缓解乡村医疗“空白村”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利益。近年来,西和县加强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卫生医疗服务网络,古塘村也受益,虽然与城市相比还相差甚远,但是日益健全的医疗体系,还是给古塘村村民吃上了“定心丸”。

“我们是百姓身体健康的‘护卫者’,一分一毫都不敢出错,即便现在我们能做的还不全面,但是在将来,我们会慢慢完善,更好的地为乡亲们服务。让他们有病敢看,有病能看。”鲁珍坚定地对我们说。

古塘村是洛峪镇的北大门,境内气候高寒阴湿,四季分明,主要农作物小麦、油菜、马铃薯、中药材为主。近年来加大落实产业扶贫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产业脱贫“造血”功能和基础性作用,基本形成了以高山油菜、马铃薯为主导产业,以中药材、花椒为辅助产业的产业发展格局,采用“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发展产业,带农脱贫。

去年,古塘村将现有的村集体发展资金五十万,经镇党委、政府、古塘村村民委员会研究决定,将古塘村村集体发展资金投入西和县民裕发展有限公司,每年享受10%的分红,为本村集体经济带来5万元人民币的分红。其中一部分将用于民裕有限公司入股股份;一部分用于大病救助和特困家庭人员应急使用;一部分用于村集体基础设施水电路的建设和维修。

正值春播春种时节,村里的农户每天早出晚归,西和县全明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贠韵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西和县全明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落实带贫资金10万元,用于种子、种苗、种畜、农机具等必要设施的采购,助力西和县全明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营当归、桔梗、苦参、黄芩等中药材种植,带动10户贫困户。

合作社的负责人贠韵是个精干的90后年轻人,大学毕业之后就回到村子里办合作社了。我们找到他的时候,他在耕地里与正在除草的农户交谈。

“为什么不待在城里?”

面对我们的问题,他的目光炽热而坚定:

“一个是实现自己创业的梦想,再一个,我从小在古塘村长大,在外面学了一身本事,还是想回乡,为家乡做点贡献。”

提到古塘村的时候,人们都知道这里是“深度贫困村”,可是当真正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才真正看到、体会到这里的人们勤劳勇敢,他们怀揣着梦想,踏上了圆梦的旅途。

趁东风,牵好梦,天高路远,脱贫致富的愿望总会实现。

“从去年以来,可以说是我们古塘村变化最大的时候了。过年那会儿有在外面念书、务工的年轻人回家,都特别惊讶,惊叹‘这还是我老家吗’‘古塘村现在真牛啊’‘现在回家太方便了’……村子里的环境好了,大家都高兴。“此时,我们在村子里新修的广场转悠,驻村干部蔺卫宏说起村子的变化,那是滔滔不绝。

村中心的广场是去年新修建的,在广场的正中间是一个搭建好的舞台,用来村上组织活动,上面还挂着一条横幅,是前段日子洛峪镇妇女节和“最美家庭”表彰活动留下的,正中央写着“巾帼展风采”几个大字,两侧是躺椅,可以供人们休息,在广场进出口的部分有个标准的绿色环卫垃圾桶。现在正是农忙时节,广场上还没有人,但是凭着这些,似乎已经将村民们的生活景象勾勒出来。

我们能看见活动时他们的热烈,生活时他们的积极,还有笑声里的美好愿景。

近些年,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古塘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村里有帮扶队、驻村干部、村干部、先进妇女代表以及公益岗位,每个人分区划片,每天清晨各自打扫,才发展成古塘村一尘不染的模样。

古塘村2017年完成了对6户农村D级危房的改造,2018年3户农村C级危房改造也已全面竣工。同时,整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一步推进,及时维修了村便民服务中心、硬化自然村组道路3.24公里、小巷道12760平方米、新建便民广场534.18平方米、新建村口花园1处,村容村貌得到了有效改善。

走访了几户人家后,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每户人家都会悬挂中堂,文化气息十分浓厚。

“对,我们这儿都有悬挂中堂的习惯,要不是警醒的名句,要不就是美好生活的祈愿,应该算是个不成文的传统啦。”获得2018年县级“最美家庭”的主人王小花对我们说。

古塘村并不发达,甚至有些贫困,但是村子里的人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观念却很好。正是因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坚持,才留下了古塘村文明美好的重要部分。

古塘村的这些年步履不停,正在茁壮成长、阔步前进。乡村公路、村容村貌、乡风文化、产业、教育、医疗……每一个部分都在不动声色地发生着变化,每一寸土地都焕发着无限生机,每一片绿叶都向阳而生,它们一块一块像拼图,一寸一寸拼成了美丽古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扶贫#古塘村#古塘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