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之声10月27日讯 今天(27),“高质量发展看江苏——全国新闻广播增强‘四力’江苏行”全媒体新闻行动采访团一行走进位于南京江心洲的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映入眼帘的是长江“生态眼”智慧感知平台,采用物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夜视和亿级像素视频监控、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尤其是南京新型研发机构科研成果,建立起的一套服务于监控、执法、管理服务的天地空一体化实时在线系统。平台通过构建环境监测布点体系和天地空一体化流域环境立体监测体系,着力打造水环境、大气环境、船舶、园区、岸线五大监控子系统,把“水气船园岸”五大要素纳入监管,实现了对长江生态环境的“可视、可控、可管”。
目前,平台已完成一期建设,整合了南京市水利、水文、生态环境等18个涉江部门23个大数据系统,初步实现了全要素、全链条、全天候监控,推动从天上到地上、从水里到岸上、从减排到保护、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将长江大保护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一项关键技术,颠覆流程工业范式。扬子江中心微界面绿色化工技术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微界面反应强化技术及装备”,可将大规模多相反应器内传质界面由厘米-毫米级尺度转变为微米级,该技术已应用于江苏某企业4000t/a间二甲苯空气氧化装置,反应器时空效率提升近3倍目标产品收率从59%提高至80%以上,吨产品水耗降低90%以上。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和化工、环保等领域先进技术成功交叉融合,在炼油、煤化工、石化、精细化工、食品制药、新材料、环保等领域推广应用50余项。自2018年以来,已累计实现合同额近亿元。长江沿线现有可适用项目数百项,未来将形成百亿级产值,增加经济效益数十亿元、污染物减排数亿吨。
在未来,一滴水就能完成物种识别。位于南京江心洲的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聚力打造公共技术平台正在筹建的中加扬子江生态健康技术创新研究院,汇聚了顶级的生态健康研究专家,主要依托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John Giesy、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张效伟教授团队等专家人才,致力于形成以环境DNA(e-DNA)科技为特色的生态健康监测、评估与诊断的全套方案,积极开展长江生态安全与健康诊断、评估,支撑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这项检测技术的诞生,将使长江生物多样性评估迎来革命性变化。
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由江苏省、南京市与南京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是南京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中心致力于成为绿色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制高点、生态环保产业培育助推器、高质量发展智囊团、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依靠科技手段助力解决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加快打造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生态文明实践中心、美丽中国展示中心“三大中心”。
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构建了“三院二平台四支撑”核心框架体系,重点建设绿色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源头创新研究院、绿色菁英创新学院和“生态眼”智慧感知平台、工程化平台两大平台。依托战略智库、源创资金、载体生态、体制机制四大支撑,助力跨越科技成果转化的“鸿沟”,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供给和技术支撑。目前中心已集聚南京市40余家生态环境领域新型研发机构,截至2020年上半年,中心加盟研究所已孵化企业508家;中心以园区共建为抓手,构建“一核多点”产业载体布局,初步形成孵化在中心总部、转化在绿色园区的协同发展体系。
(重庆之声记者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