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大统一的王朝,秦始皇本人也一直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可惜却仅仅存在了十几年,昙花一现。后世很多人对秦朝短暂而辉煌的历史感到悲哀,也提出了很多观点,引起了很多的讨论,其实我觉得秦朝的灭亡是多方面综合的结果,这并不是说某一个方面的原因。
1、暴政和滥用民力
秦始皇本身就好大喜功,自从统一了六国就觉得自己很厉害,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于是各取一个字成"皇帝"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其实功绩做的确实不少,比如说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这些实实在在影响后世的功绩不能磨灭,但是他的作为也是也是深深伤害了民众。
打仗、修筑长城、建立阿房宫、建驰道等,每一样都要花掉巨资和民力,政府不可能无缘无故就天降资金和劳役,这些钱财都是来自于老百姓,苦力当然也是征调的民工承包。而老百姓其实只是想过一个简单的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儿育女。长期的征用民力让很多人客死他乡,也让更多的人无家可归和妻离子散。
秦朝的暴政是一直以被后世诟病的,为了统治六国,商鞅制定的法学管理一直深深地植入到了后代秦朝的管理之中,还形成了一个有代表性质的商学派。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依然采用严酷的刑法,汉昭帝时的贤良文学就认为秦朝的严酷刑法是造成其快速灭亡的重要原因。
为了更加直观的讲述暴政,我使用一组数据,秦朝的国民大概是2000万,但是修建各种宫殿用了70万人力,防备匈奴30万兵力,赵佗征服百越带着50万的军队,加上修驰道、搞运输等,全国服役者超过200万人,除了这些兵甲、劳役以外,还有很多不干活的六国贵族以及戍守其他地方和地方的管理者队伍,还有无业游民等等,那么国家农业生产就很少人了。史书上是这样说的:"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加上严酷的刑罚,人们敢怒不敢言,天下人苦秦久矣!
2、秦朝的掘墓人:秦二世
其实在秦始皇还在世的时候,一些地方就已经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始皇帝死而地分。其实这句话从我门后世的角度来看的话,是没有问题的。秦始皇在世的时候,天下人害怕而不敢轻举妄动。但是这一伟大的君主去世之后,天下人心逐渐开始有了想法。
坦白来说,秦二世假如不是他做皇帝,坐上皇帝的是扶苏,或许秦朝的时间可以更长。秦二世在历史上并不是好皇帝,除了继承秦始皇好大喜功以外,他并没有什么很突出的实力,反而听信谗言杀害了一批有能力有作为的臣子。比如:李斯、蒙恬、蒙毅、冯去疾等等。
秦二世是一个很会享受的主,胡亥继续用酷刑和专制控制群民的反抗,大量征调民夫参加到徭役之中,过多的劳役让很多人丧命,将各地的粮草聚集咸阳。过多的暴政,最后在陈胜的反抗下拉开了反秦的序幕。
3、人心
古人常说: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其实这句话是很正确,这个我认为是秦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
我们古代历经了很多个大王朝,大部分不过几百年的时间,超过300年的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王朝都会历经创业期、成长期、衰落期和灭亡期,到了灭亡期的时候也就是人们说的一个王朝的气数到了。
凡是历经数百年的朝代都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国家先代君主特别的贤明和雄才伟略,起码是对百姓很好,而且新朝新气象,往往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比如唐朝初始有贞观之治,宋朝前期也是国力鼎盛,明朝前期有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清朝前几位皇帝除了打仗扩充疆土以外也有一个康永乾盛世。这些君主在位的时候除了开疆拓土以外,很多政策对百姓安居乐业其实大有裨益,这就是为什么大朝代建立是在人心的基础上,是众望所归,臣民期盼。
反观秦朝,无论是秦始皇还是秦二世,始终并没有将统一之后的六国进行教导和引化,有其土而无归心。人心向背,一朝反抗起,全国蜂起。六国复国,各个国家的贵族起来反抗朝廷,在南越的赵佗拒绝回防,人心离散,秦国也是在一波又一波的农民起义中丧失了实力,最后一举被推翻。